第1125章 薪火相傳(第2/3頁)

潘季馴點了點頭,眾人都是奇怪,潘季馴要下人帶一件什麽事物來。

但見潘季馴一撫這長條盒子當即道:“老夫四度任治河,用十幾年心血,考究黃,淮,運三河,斟酌相度,神而明之,遂得此河渠利賴之策,盛於此盒內。後人雖有變通,然而言治河者終需以老夫這盒內之策為繩。”

聽了潘季馴的話,在座眾人都是暗中咂舌,好大的口氣,好大的牛逼,潘季馴這治理河道的辦法,不僅要用幾十年,還要永遠為後世治河官員所用,作為一個準則繼續下去。

在座之人唯獨林延潮知道,潘老人家不是吹牛逼,人家是真牛逼,清朝每任河道總督都要把潘季馴這一套治理方略奉為金科玉律,連後來的民國,甚至到了本朝治理黃河都是延續了人家潘老治河的辦法。

林延潮看去但見李三才眼中露出一個不以為然的神色,不說李三才,就是林延潮若不是穿越過來的,也肯定覺得你潘季馴在吹牛,真的把自己當成什麽人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你的知識是看知音,故事會得來的嗎?

但見潘季馴絲毫也不‘慚愧’地繼續言道:“未免後世之人借老夫之名佞言妄議,老夫將此編撰成書,類輯成編,名為河防一覽,書中載有老夫的官印,重王命也,繼以圖說,明地利也;河議辯惑,闡水道也;河防險要,慎厥守也;修守事宜,定章程也;河源河決考,昭往鑒也;古今稽正,備考覆也……”

林延潮聽著潘季馴的話心想,這就是事功的精神,這並非天上掉下來,也並非旁人教的,這樣的精神從古至今,一直是有人傳承下去的。

從神農,奚仲,魯班一代一代,一絲不苟,求真務實。

潘季馴繼續道:“……此圖書可為後世治河之人的六經,老夫眼下將此書編寫了一份,今日正好林部堂在此,就贈予你。”

林延潮微微吃驚下意識的要推托,卻看見潘季馴那副寫著‘你敢拒絕就試試看’八個字的表情。

潘季馴撫須道:“老夫壽已七十,已是犬馬余生,蒙陛下不棄,任為總河,眼下兩河工程,已經馬上告成,唯擔心後來人將老夫心血毀於一旦,累及生民,江山社稷,故而將此圖書交給你,望好好珍藏,將來找個合適的河臣托付,告訴他古往今來論治河,無人可出老夫之右!”

臉皮真厚!

林延潮暗諷了一句心想,你覺得一世行之的東西,未必後來人也是如此認為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任官員有一任官員的作風,你如此強行安利不是叫人為難嗎?

想到這裏,林延潮不好推脫,當下從潘季馴手裏接過盒子,但接過的一霎那,卻頓時領悟到什麽。

“司空……”

林延潮猛然擡起了頭,不對,潘季馴為何不找別人托付這河防一覽圖,而是找自己。

又不早不晚正是在這個時候。

僅僅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久就要從河道總督任上退下嗎?

林延潮看去但見潘季馴的表情如常,一點也沒有異樣。

林延潮當即深吸了一口氣,雙手從潘季馴手裏接過潘季馴接過盒子,鄭重道:“學生定替司空尋一合適人選。”

潘季馴雙眼一眯,不置可否。

一旁的李三才看向林延潮,露出了又是羨慕又是嫉妒的神色。

黃越則是如看到至寶般,與眾人介紹起這河防一覽。但在座的人都沒有了心事,大家都在猜為何潘季馴會送林延潮此物呢。

次日林延潮,王士性,徐貞明向潘季馴辭行。

按照官場規矩,潘季馴以河道總督之尊是不必親自相送。但是潘季馴卻親自送到了渡口上,這是很罕見的。

眾人都站亭中說話,卻林延潮與潘季馴到一旁說話。

一名古稀之齡的在位尚書與一名不到而立之年的致仕侍郎站在到一起,這倒是令人頗為感慨,又生出莫名的合適之感。

一老一少,一位如清晨之朝日,一位如馬上下山之夕陽,可謂是各有千秋,誰也蓋不過誰的光芒。

此刻他們站在渡頭低聲談話,眾人都在各自揣測他們在說些什麽呢?

看了一眼風平浪靜的微山湖,潘季馴撫著胡須感嘆道:“老夫第二任河道總督的時候,主張與張江陵相左,當時黃河北決,淹沒運道,張江陵要開新河以避黃河,老夫卻主張先堵舊河,因為此事老夫與張江陵多頂撞了幾句,結果被他罷官。”

“當時老夫心想罷官就罷官吧,正好回鄉頤養天年,也算是樂得清閑。但沒過幾年,黃河數決,開新河半點用處也沒有,老夫是對的,張江陵是錯了。於是張江陵寫信懇請老夫重新出山,說當年之事是他錯了,懇請老夫重任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