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謚號之爭(第3/3頁)

董嗣成贊成道:“張永嘉居朝十載,不進一內臣,不容一私謁,不濫蔭一子侄,始終以清廉自守。如此官員,豈是阿上為己之輩,僅憑這清廉二字也不能與袁公並列。”

眾官員們都是點頭,別說將張璁謚為‘榮某’,就是‘文榮’,僅憑這身居宰相之位,為官清廉成這個樣子,也不可用下謚。

這時候林延潮道:“我禮部給官員議謚,根據在哪裏?上意?眾論?韓侂胄被宋人所殺,函首於金,滿朝文武都視韓侂胄為大奸,反倒是金國厚葬了韓侂胄,並稱其‘忠於謀國,謬於謀身’,謚其為‘忠謬’,其謚公允否?”

“本部堂以為對於官員議謚,當有定見,不可為外因所奪。事事朝令夕改,要我等禮卿何用?”

聽了林延潮一席話,就是定了調子了。

天子下旨禮部重議張璁謚號,在林延潮推動下就是如此原封不動的頂了回去。

在林延潮授意下,如葉向高,李廷機也是上疏支持。

同時禮部下的天理報也是發表了一篇文章與都察院的皇明時報打對台。

若再加上之前就已經發文支持張璁的翰林院的‘新民報’。

在輿論力量上,頓時形成了二打一的局面。

因為三份官報,同時提及了張璁議謚之事,以及林延潮主持下禮部強硬的態度,甚至敢於駁斥天子的聖旨,一時之間成為了官員士子樂議之事。

對於張璁的褒貶,不免引申至張居正新政,又從張居正新政,發展到對於變法一場爭議。

三份官報裏都有文章大家,雖說彼此罵戰,但還是寫了不少有真知灼見的文章。

其中翰林院的孫承宗,方從哲都因文章展露頭角。

對於這些通政司,內閣,天子也是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讓下面的讀書人去議論。

特別是天子,聖旨被駁回雖在明朝不是一件稀罕事,但對於向來說一不二的當今天子而言,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聖旨被禮部駁回後,天子卻沒有再下旨令禮部再議。

如此在這場議論中,張璁謚號的事就如此不了了之,過了不久,朝堂之上又被更重要的事情蓋過。

而對於張璁的爭論,大部分人都已是忘之腦後。

但有識之士會看到,在這場爭論浪潮退去後,林延潮為自己的永嘉學派守住了最後一個山頭,即便是風雨最猛烈之時,也不曾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