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你可知道番薯嗎?(第4/4頁)

徐貞明道:“他們興修的水利,不少有害於河道的流通,我在曾在滹沱河上遊看到一條支河有幾百盤的水磨水碓,這些權貴故意築壩截水,引水至碓渠,以水碓舂米,磨面。這些人還誇耀,家有連軸轉,賽過坐知縣。”

“故而他們是巴不得水湍急越好,如此水磨才轉的動,但若是引水灌田,那麽水從何來,河水都灌溉農田了,那他們的水磨如何跑得動?更不說汛期若至他們所築堤壩潰決,則州縣皆成澤國……然而他們確實不聞不顧,因為他們住在京裏,水是淹不到他的,有人甚至放言,水淹了更好,如此來年的田又便宜又肥。”

說到這裏,徐貞明已是忍不住痛心疾首。

林延潮由水磨的事想來,此事古今都不少,唐時權貴肆意在河流上建造水碓、水磨,妨礙河水灌溉農田,最後唐朝皇帝火了,先讓升平公主和駙馬都尉郭曖拆除水碓,然後拆除沿河所有的水碓。

而到了明朝這樣的事,還在發生。林延潮聞言不由長嘆。

徐貞明憤慨道:“學士,他們只需圈了一條河造幾個水磨水碾,錢財從天上掉下,已是一輩子衣食不愁,但老百姓一輩子在地裏,雙手從地裏刨食卻吃不飽穿不暖,這公平嗎?不僅如此,他們還不許我興修水利。”

“朝廷高官厚祿都是養的什麽人啊?他們食民脂民膏,有沒有將老百姓放在眼底啊?我這被罷官無關緊要,只是想到張文忠相公後,這朝廷……這天下是真的是沒有救了!”

林延潮默然,徐貞明興修水利,就是觸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這事功,變法之難就在這裏了。

拿兩位張文忠來說,嘉靖時首輔張璁推行變法改革,觸動了權貴利益,每天彈劾的奏章堆積如山,但幸好皇帝支持他。

到了張居正那又怎麽樣呢?他推行清丈田畝時,罷了多少官員,辦了多少皇親國戚,最後的結果呢?

反觀的天子,因為之前的新政,現在的執政已是偏向了保守,否則就不會將徐貞明罷官了。

有了徐貞明這前車之鑒,更給了林延潮一個切實的例子,換了自己處於徐貞明的位子,在京畿屯田,那麽自己能不能站得住?

在沒有權力支持下,變法能行得通嗎?

徐貞明道:“故而我之敗就敗在了這些權貴的身上,非我之學不能事功,而是不逢其時,若是張文忠公在就好了,但現在朝堂上又有哪位大臣肯做張文忠公呢?”

“怕事朝堂以後不會再有第二個張文忠公了,就算有,但這樣的人,陛下也是容不下的。”

林延潮看了徐貞明一眼心想,這人說的話,怎麽和王錫爵說的一模一樣。

林延潮當下道:“徐兄,徐兄……”

徐貞明與林延潮吐露心聲,自己一心為國為民落到罷官的下場,這一番訴苦後沉浸其中,林延潮連叫了數聲才回過神來。

“學士叫我?”

林延潮點點頭道:“徐兄可願意聽一下我的建議嗎?”

“徐某當然願洗耳恭聽。”

林延潮道:“我看過你的潞水客談,是真知灼見之言,但卻有一弊病。徐兄在北方興修水利,但北方缺水,當然以水為貴,如水利這等資源當然掌握在權貴的手中。你要從權貴手裏取來,實在是難。故而以我之見,要行屯墾,不如改水田為旱田,這才是長久之道。”

“旱田?”徐貞明連連擺手道,“旱田一畝才產幾鬥糧食,廣種薄收之下,十畝旱田也不如一畝水田啊!除非林兄有本事能讓旱田裏長出水稻來!”

林延潮聞言神秘一笑道:“未必,要旱田長出水稻,徐兄,你可知道番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