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吾道南矣(第3/3頁)

陶望齡道:“功名什麽時候再考都不遲,但學問卻不可一日拉下。弟子在老師身旁,下學,思辨的功夫自問不差,但不足以明道,而今弟子明白還缺了一個悟字。”

“若悟不了?”

陶望齡道:“那弟子就學漆雕開!”

林延潮頷首道:“那你去吧!”

“是,弟子叩拜老師。”

陶望齡於林延潮重重的叩了三個頭。

林延潮扶起陶望齡不舍地道:“官還是要做的,三年後再回這裏。”

“是,老師。”

說完陶望齡告辭離去。

林延潮走到屋檐下看著陶望齡背影轉入墻角,心中百感交集。

連與陶望齡一貫不和的袁可立也是有些傷感,而徐火勃更是默默拭淚道:“老師為何周望他要回浙江?何處不能作學問,你為何不挽留他一二呢?”

林延潮心中之情難以言語,哽在心底。他看向徐火勃道:“我為何挽留呢?他此去‘吾道南矣’。”

道南之說,最早起於東漢,當時鄭玄到馬融處學習,鄭玄學成要離開,馬融感慨道:“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當時是道東,後來楊時拜程顥為師,為其高足,後來楊時學成南歸,程顥目送楊時的背影,懷著復雜的心情對旁人道:“吾道南矣。”

萬歷十四年這一次會試。

雖說陶望齡,袁可立二人落榜,但是孫承宗取中會元,其余林學門人如袁宗道,於仕廉,侯執躬紛紛金榜題名。

此外林學經世致用的主張,第一次用在了科舉取士上。

一時事功之學自林延潮被貶離京之後,再度在大江南北風靡起來。

當初事功之學由林延潮一人親自教授,而今他去做官,不再親自授徒,反由他的弟子傳承其學,其學派分作了三支。

一支是禮部主事郭正域,他兼揉理學,事功學二者之長,其學淳淳,公卿延譽。

一支是孫承宗,朝堂上的致用派,並無學說傳人,但林學門人對他無不佩服,特別是公安的袁宗道,以及他的兄弟二人深受其影響,後來著書立說,別樹一幟,使事功之學在公安,湖廣流傳開來。

另一支就是陶望齡,林延潮為官,公務繁忙,就由陶望齡,徐火勃整理他的言錄,並代為立說,與郭正域,孫承宗將林學與自己往日所學糅合不同,陶望齡跟隨林延潮最久,被後世儒者認為得學最正。

陶望齡入浙江後,浙江士子聞名拜訪。陶望齡講學傳授,無數讀書人經他之口了解了何為事功,進而拜入他的門下。

故而三支之中,陶望齡門下學生最多,影響也是最大。

林學自此道南,宋亡三百年後,事功之學再興於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