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7章 經史並重(第2/3頁)

見季道統問到留侯世家,眾人都不知林延潮是否有功底時。

但見林延潮微微笑了笑道:“也好,本學士就選圯上納履的一段。”

沒讀過史記的,不少人也知道“圯上納履”說的是張良在下邳圯上遇到黃石公給他穿鞋的一段。

季道統目光一凜道:“學生洗耳恭聽。”

這時候眾翰林露出傾聽的神色。

當下林延潮講述,張良遊至下邳一橋上遇到一位褐衣老者。

這褐衣老者看見張良後,故意將鞋往橋下一丟,讓張良去撿。

張良看了很生氣作勢欲打,但看這老者年邁,強忍怒氣去橋下撿鞋(欲毆之。為其老,強忍)。

張良撿到鞋上橋後,老者又說給我穿上(履我)。

張良長跪履之,老者大笑,張良殊大驚。

林延潮講到這裏,向季道統問道:“留侯為何大驚?”

下面的劇情,季道統與眾翰林知道張良跪下給老者穿鞋後,老者將兵法傳授。

一般人解讀這一段的意思,就是張良德行很好,能給老者穿鞋,如此低三下四,不,是尊敬老人。老者覺得這年輕人人品不錯,於是將兵法傳授給他。

沒錯,這是人品考驗,所以打不還手,罵不還嘴,才是君子所為。

或者說張良這人有眼光,提前識出黃石公不是普通人,所以故意先裝孫子,取得他信任後,再得到兵法秘傳。

季道統想了半天道:“學生不知,還請翰長示下。”

林延潮見季道統沒有不知而強答點點頭,當下道:“留侯何等人?韓國宰相之子,剛剛在博浪沙刺殺秦王,如此之人,怎麽會容忍老者故意之戲弄。”

眾翰林陷入深思,蕭良友問道:“莫非想看老者待之?”

林延潮道:“正有此可能。老者擲履戲留侯,履之再戲留侯。留侯先怒而後忍,再忍而厚禮,更非常人所為,留侯想的是什麽?”

眾翰林心想,若將張良想成正常之人,老者先前丟鞋時,是怒然後忍,後來要履我時,面上不怒,反而跪下給他穿鞋,這不是逆來順受,而是心底要報復。

若老者穿上鞋後,道一句“老夫方才是戲弄你年輕人的”,而這時張良將老者鞋脫下,丟至橋下,又是誰戲誰?

要吊人,一定要出乎意料的吊人。張良不惜下跪給老者穿鞋,將禮數作足,一忍到底,然後吊人。

林延潮道:“留侯為何大驚,因為數回合之中,張良與老者都欲‘驚’彼此,出乎彼此意料,但張良此刻已是怒極,老者卻大笑置之,說明張良輸了。”

眾翰林已是深深震撼,史記裏短短幾十個字,將一段交鋒說的如此巧妙。之前那等說張良脾氣好,尊敬老人,故而忍耐處下,完全想當然的,誤了多少子弟。

但偏偏書裏不會說的明白,而是讓你自己去想,這就是思辨。

然後林延潮續道,後來老者去而復返,告訴張良五日後天明在此見面。

張良此刻受了教訓,知道老者是高人,跪著道諾。

五日後天明,張良到了橋上,老者已經到了。老者生氣說,與老人家約會,你年輕人怎麽敢遲到,五日後再來。

五日後張良等到雞鳴後,到了橋上,看見老者又已經到了。老者看見張良怒道,你怎麽又慢了,五日後再來。

五日後,張良等到第四日夜半即前往,到了橋上後片刻,張良就看見老者,老者喜道當如此。

這一段故事眾翰林都知道啊,這是強調我們要守時啊,要培養尊敬老人家這麽良好品德。

或者是秘籍不可輕授,費心得到的才會珍惜,這又是一個人品考驗。

但其實不然,老者之前橋上穿鞋告訴了張良一個“忍”字道理,而這一次告訴了一個“先”字。

兵法上爭先的道理,每次張良去都比老者晚,那麽要想不比老者晚,爭到先這個字,就必須比老者有更萬全的準備。

坐在橋上苦等五日是傻逼的做法,要想不晚就要在第四日晚上,第五天的淩晨趕到。

若是老者第四日半夜趕到,張良也可以說,你不是說了第五天嗎?你第四天來了,不可以怪我哦。

所以張良第四天夜半來後,無論如何都立於不敗之地。張良到後,過了片刻(少頃),也是就是第五天的淩晨,老者稍晚了張良一會趕到後,見到張良反而大喜。

因為他知道張良懂得了他的意思,通過了考驗,老者傳授張良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姜子牙。

所以這就是道家挑選傳人的方法,重在一個“悟”字,他不會告訴你辦法,而是自己領悟。

大部分人解讀留侯世家這一段,往往用品行這個方面去解析,往往就是錯了。黃石公傳授張良兵法,是因為張良有悟性,而非張良是一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