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19章 功成不必在我(第3/4頁)

但離去時,卻是雨過天晴。

因為付知遠榮升,印信還在府衙,所以也不用勘核,交割印信。

林延潮直接坐著車駕,沿途與黃越又去了一趟賈魯河,視察河情。

然後林延潮也未停留,待趕至府城時,已是一日又一夜。

次日林延潮,又將黃越叫到了馬車上,二人拿著賈魯河河圖在馬車上商議如何疏通之事。

點點畫畫,筆上勾勾點點,所謂榮升的喜悅,睡了一覺後,已是過去。

這時馬車外有人稟告道:“府台大人,在前面的接官亭裏,本府官員與百姓都在道旁迎候,賀喜府台大人榮升!”

林延潮看了黃越一眼。

黃越連忙道:“不是下官,是吳通判他們的派人先一步回府通風報信的。”

林延潮擺了擺手道:“算了。”

到了地頭。

林延潮下了馬車,但見道路兩旁都是站滿了人。

歸德府的官員,還有從其他幾個縣趕來的顧知縣等官員。

林延潮的幕僚孫承宗,丘明山以及一眾門生。

還有本地宋家,沈家大族以及鄉紳。

更多的則是穿著草鞋布衣的平頭百姓,遠遠看去一下子望不到頭,都是擁在道旁。

林延潮一下馬車,人頭攢動,人潮一浪一浪趕來。

老百姓紛紛道:“林青天來了!”

“林青天到了!”

“府台大人到了!”

看著如此多的百姓都來迎接自己,林延潮霎那之間,但覺得眼眶濕潤,為官如此,夫復何求?

官員們,鄉紳們一並在前面大聲道:“恭賀司馬榮升知府!”

“恭賀東翁(老師),榮升知府!”

“恭賀府台大人!”

見這一幕,不說林延潮,連吳通判,馬通判,以及率人來迎接的何通判都是不由生出“為官者當如是”的心情。

但見林延潮還是平復了情緒,走至道賀的官員,老百姓中。

道上人群在道旁左右分開,無數手都伸了出來,向林延潮招著。

陳濟川,黃越,展明等隨從都隨著林延潮走入百姓中,見這百姓擁護愛戴的一幕,都不由舉袖試淚。

林延潮在一面走,一面曲手向左右百姓作禮:“謝過諸位同僚!”

“謝過父老鄉親!”

走至一半一名老人走了出來,向林延潮道:“林青天。”

林延潮認得此人,是黃河邊一村子的鄉老,姓魏。

前年就是這個魏老漢帶著自己的兒子,村子的鄉親,沖擊粥廠,差一點被官兵抓了殺頭。

是林延潮出面保下了這位老人及他的一家。

去年林延潮又下鄉見了他一次,一眼就將這老人家認出來。

那時他與幾個兒子,憑著“以工代賑”下河工役,將原先抵押給地主的田都贖了回來。

林延潮見到他就道:“老人家,今年吃上飯了嗎?”

魏老漢點點頭道:“吃上了,都過了春荒,不僅過了春荒,還有余糧,今年大兒子還要娶媳婦呢。”

說著魏老漢拉著牛犢般強壯的大兒子道:“我們父子能活命多虧了林青天。眼下你升官了,咱們窮老百姓沒什麽拿出手的東西,只有幾句吉利話!”

“林青天,青雲直上,公侯萬代!”

“林青天,青雲直上,公侯萬代!”

“林青天,青雲直上,公侯萬代!”

無數百姓都是如此言道。

聲浪夾著黃河邊上的大風,傳得遠遠的。

林延潮笑道:“多謝老人家了。多謝歸德的父老鄉親。”

“林青天,請為我們老百姓說幾句話吧!”

林延潮點點頭道:“好吧。”

放眼望去,但見道上擠滿了老百姓,都是翹首聽之。

林延潮演詞不過例行之言,平平無奇,馬通判等官員們本聽得都熟悉,待後來辭鋒突然一轉。

“何為利?何為義?義利是否兩立?

此本府所不以為然,本府竊以為為官之義在於百姓的利,切乎每個老幼婦孺,無論豪右閭左,盡當一視同仁。

故為官之義,即百姓之利,此利人利己。義利合一,即為事功。”

說到這裏,林延潮看向在場官員,百姓問道。

義利合一難否?既難也,也易也,眾說紛紜。為官為民,其道難乎?

在場官員百姓無一人交談,受此氣氛感染,眾人都靜聽著林延潮之言。

林延潮目視左右道:“本官為官以來,欲明德於天下者,求事功之道。辭京陛見時,林某曾言,三年內,讓歸德大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林某為官一年又半載,大治否?未也,百姓溫飽尚不及也。”

“爾今林某愧任知府,三年內歸德是否大治,仍無把握。然而功成不必在我,不妨留待後人。一心為民,為政事功,則必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