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3章 積怨(第3/3頁)

“天子,太後欲壑難填,以天下私潞王,視黃河水災,九邊欠餉於不見。”

“百官們不敢說一句,林三元上諫卻下詔獄,這是公允嗎?”

“不僅林中允,連為他奔走的門生弟子們,竟被抓拿,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人敢出面說話?”

“朝堂官員都是屍位素餐之輩,嘉靖爺在時,楊最獲罪還有楊爵仗義執言,海瑞上書,徐閣老肯出面力保,而今日內閣只知逢迎上意,不敢有二話,與紙糊何異,至於百官也是唯唯諾諾。”

“天子如此,朝臣如此,我等就算僥幸中式為官,要麽與他們同流合汙,要麽就是如林中允那般直言下獄。如此我等十幾年寒窗求得功名何用?”

“誒,滄浪之水時渾時清,看你是洗腳還是洗纓,你不讀書求仕進,想要為官的還大有人在。少你一個不少。”

“讀書就是為了做官,我等拜孔聖人何益?我讀書人一輩子讀得春秋大義,又在哪裏?”

“什麽是大義?大義就是張江陵為國家操勞一輩子,但因抄出了二十萬兩銀子即問罪全家,連身後都保不住。而太後,潞王坐享其成,卻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老百姓六百萬兩銀子!”

幾個讀書人憤慨地拍桌子而起:“朝廷都已是爛到骨子裏,遲早要亡。”

茶樓上眾人慷慨陳詞,孫承宗則是淚水滴落在茶杯裏:“東翁啊,東翁,這就是你不惜一切也要保住了大明朝嗎?國事到這一步已是無力挽回了,你何必去當官,我也何必去考舉人?”

是日,朝儀。

百官一大早得知消息,宮裏昨晚大火,結果燒去了三十幾間屋子,所幸的是前後三殿無恙。

紫禁城三大殿已是不知遭遇了多少大火,這一次雖沒有燒到皇帝,皇後所在乾清宮,坤寧宮,故而也不算什麽稀奇事。何況天子,皇後在起火時,就立馬被轉移了。

但這裏畢竟是龍駕所在之地。

大臣們聞知此事後自是要向天子問安。

數百名大臣跪在皇極門前,以確認聖駕無恙。

不久皇帝出現在皇極門,升座後三輔臣率大臣們向天子問安。

天子表示無事,稱是為了慶賀太後五十大壽賀儀,宮裏幾位太監燃放了煙火,結果失火所至。

眼下已是重責了幾位責任所在的內官,再令工部營繕司重修宮殿就算完事。

但是就在這時,闕下一名大臣卻出班朗聲道:“陛下,這一次紫禁城大火,並非無故由來,而是上天給陛下降下的警示。警示陛下將來若不思修理德政,必會至天怒人怨的,臣懇請陛下明鑒!”

這位大臣說完,百官一片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