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塞克特的軍隊

“二戰”開始時,德國軍隊為何能有如此強勁的攻擊勢頭?時至今日,不少人仍然認為那是因為希特勒成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其實他只是成功駕馭了那支軍隊。德國擁有一支讓世人矚目的強大軍隊的真正功臣不是他,而是被譽為“國防軍之父”的漢斯·馮·塞克特(Hans von Seeckt,1866—1936)。原來,盡管受《凡爾賽條約》限制,魏瑪共和國時期德國軍隊只有區區10萬人,其中軍官不能超過4,000人,但卻極其精銳,不啻一支“種子部隊”或者“酵母部隊”。《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擁有軍事院校,塞克特就把軍事教育體系建立在部隊上,而且每一名列兵都受到成為軍士的培訓,每一名軍士都受到成為軍官的培訓,每一名軍官都受到成為將軍的培訓。他又非常重視演習,而演習都按實戰要求。納粹上台後能夠在短短6年裏就把軍隊擴充至數百萬人而且素質很高,就因為有這樣的基礎。魏瑪德國還通過與蘇聯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例如荷蘭)的合作,巧妙避開國際聯盟監督,秘密發展軍事工業。

1936年4月22日,德國國防軍為已經退役多年的塞克特舉行70壽辰慶祝活動,塞克特在國防部長布隆別格、陸軍總司令弗裏茨陪同下檢閱部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希特勒(坐者左起第一人)與他的巴伐利亞第16步兵團戰友

遺憾的是,塞克特奠基的那支軍隊後來竟為希特勒所用,沒有用於“國防”而是用於侵略。看來,人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希特勒為什麽能駕馭那支有著普魯士傳統、高級軍官大多出自普魯士軍人世家的軍隊。別忘了,就在任命他為總理之前不久,興登堡和大多數德軍高級將領仍然把他看作一個來自慕尼黑的政治暴發戶,輕蔑地稱他“奧地利下士”。他們當然不會不清楚希特勒的底細,應該知道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便放棄奧地利國籍,作為“志願兵”加入德國巴伐利亞第16步兵團,在西線(具體說是在比利時和法國境內)與英軍作戰。下士通常擔任班長,然而希特勒卻連一個班也沒有指揮過,因為他是個傳令兵。公正地說,希特勒十分勇敢,據說他是唱著“德國,德國高於一切”的歌曲參加戰鬥的,曾經兩次受傷(其中一次是因為英軍使用毒氣),也兩次受獎,第二次得到的是一枚很少授給普通士兵的一級鐵十字獎章。

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曾幾何時,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陸軍下士,居然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幾百萬人的軍隊打了一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