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步履維艱的魏瑪共和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50年前有那麽多選民把自己寶貴的一票投給希特勒,絕非偶然,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和柏林國會大廈歷史陳列對此都有說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歐洲許多國家相繼發生類似革命,德國也不例外,1918年發生“11月革命”,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William Ⅱ,1859—1941)被迫退位,流亡荷蘭。11月11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也就在這一天,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菲利普·賽德曼(Philipp Scheidemann,1865—1939)在柏林國會大廈陽台上向群眾發出成立“德意志共和國”的號召。第二年2月,一個名叫“國民大會”(Nationalversammlung)的立法會議在德國歷史文化名城、歌德和席勒曾經寫下許多詩篇的小城魏瑪舉行。這次會議通過新憲法,確定德國為“聯邦制民主共和國”。這是德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通常稱為“魏瑪共和國”。馬鞍匠出身的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弗裏德裏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1871—1925)當選首任總統。

面值驟升100萬倍的10億馬克大鈔(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插圖)

但是,魏瑪共和國是在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成堆的情況下成立的,這就注定了它的步履艱難。成立還不到四個月,1919年6月28日,標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的凡爾賽條約就在巴黎市郊凡爾賽宮二樓鏡廳簽署。作為戰敗國,德國又割地又賠款,數額當時沒有確定,暫定在1919—1921年間先付50億美元。這對已經在戰爭中遭到重創的德國不啻雪上加霜,直接導致從1920年起的嚴重的通貨膨脹。在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有一組可以說明馬克貶值的數字:1公斤由黑麥與小麥混合粉烤制的黑面包,在戰前1913年12月的價格是26芬尼(Pfennig,德國輔幣單位,1馬克=100芬尼),大戰結束的1918年便翻了一番達到53芬尼。此後更是翻著跟鬥上漲,1919年12月80芬尼,1920年12月2.37馬克,1921年12月3.90馬克,1922年12月163.15馬克。再往後,1923年6月過“千”(1,428馬克),8月上“萬”(69,000馬克),9月達到1,512,000馬克,10月達到1,743,000,000馬克,年底達到399,000,000,000(3,990億)的驚人數字。又如,1923年11月柏林每公斤土豆價900億馬克,每個雞蛋3,200億馬克,每升牛奶3,600億馬克,每磅奶油更貴到28,000億馬克。幸虧德國素以出數學家聞名,德國人數學好,要不然買面包、土豆便要用到天文數字,買別的東西怎麽辦?

這時德國印鈔廠已經來不及印制新鈔票,只好采用在1,000馬克的鈔票上加蓋印章的辦法,讓它一下子升值100萬倍。然而,就這“10億馬克”大鈔,也要320張才能買一個雞蛋!德國人甚至擡著洗衣房裝衣服用的筐子來搬運鈔票。馬克實際上已經成了廢紙,購物已經不用它,“以物易物”成為通行的做法,德國似乎又回到貨幣發明以前的原始時代。書上舉例說,一位老爺子把花1.5萬馬克買來的房子賣了20萬馬克,“升值”十幾倍,得意地以為自己“真夠狡猾”。但是,僅僅過了半年,他就得意不起來了,因為賣房子所得的錢現在只能買四分之一磅奶油!

人們已經不能用錢包帶錢了,圖為德國人用洗衣筐搬運鈔票(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插圖)

從1919年魏瑪共和國成立到1930年,左翼的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 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經常是議會第一大黨,在政府裏一直有份,並且多次擔任議會議長和政府總理。但是,一年年過去,始終沒能解決諸多經濟、社會問題,民眾生活日益困難,人們開始對它失去信心。1925年艾伯特總統去世,已經78歲高齡的老元帥興登堡被推選繼任。他是一個典型的普魯士軍人,1866入伍,參加過普法戰爭。1905年58歲時才晉升將軍,遠非“少年得志”,只能算“大器晚成”。在普魯士和“第二帝國”軍隊中服役整整45年以後於1911年退役。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已經67歲的他又被征召入伍,指揮部署在德俄邊界上的德國第8集團軍,在塔能貝格戰役中打敗數量上超過自己很多的沙俄軍隊,此役結束即晉升元帥,是德國人心中的“一戰”英雄。把這麽一位已經第二次退役的老元帥請出來當總統,德國人是什麽樣的心情,人們當不難揣摩。當時的選舉招貼畫上,興登堡頭像下只有一句話:“Der Retter”(救星)。

1925年,魏瑪共和國總統選舉時興登堡的競選招貼畫(國會大廈陳列圖片)。招貼畫中的文字是“救星”。

然而,作為總統,興登堡所能做的只是授權得到議會多數議員支持的政黨組閣,真正能掌握德國命運的是得到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從魏瑪共和國成立到1932年7月31日納粹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為止,六次大選得票最多的都是社會民主黨。不過,它得票最多的一次(1919年1月19日)也只占到總票數的37.9%,其余五次都不超過30%,所以歷屆政府都是多黨聯合組閣。從1919年1月魏瑪共和國成立到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登上總理寶座,14年裏先後組成過21屆政府,平均每屆政府執政只有8個月。社會民主黨、獨立社會民主黨、人民黨、中央黨、民主黨、巴伐利亞人民黨、民族人民黨七個政黨以及許多無黨派人士都參加過聯合政府,而擔任過總理的先後有社會民主黨、中央黨、人民黨成員以及四位無黨派人士。在議會裏有席位而一直沒能進入聯合政府的只有兩個政黨,德國共產黨和納粹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