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3頁)

如果這樣看,伯裏克利的戰略的確非常有道理。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斯二世已經警告過他的臣民(盡管他的警告被當成耳旁風),他們對即將到來的戰爭的性質做了錯誤判斷:雅典人不會在陸地迎戰斯巴達並乖乖吃敗仗,而斯巴達人除了陸戰之外沒有別的可以迎接挑戰的策略。伯裏克利的戰略目標是向斯巴達人證明,他們國王的意見是正確的。

伯裏克利在自己的人民當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必須約束他們,阻止他們在阿提卡與斯巴達人正面交鋒,因為任何大規模的攻勢行動都與他的戰略相矛盾。若與敵人正面交鋒,不僅不會得勝,還會激怒敵人,使阿希達穆斯二世的理智政策在斯巴達國內不能占上風。但如果雅典在國內外都保持克制,就有可能讓斯巴達的主和派上台。

伯裏克利可能期望斯巴達的政策會比較快地發生這樣的變化,肯定不會拖過三個作戰季節,因為斯巴達不可能持續不懈、徒勞無功地敲打雅典的石墻。但是,在國家及其人民投入戰爭時,理智很少能占上風,而對雙方資源的比較和計算也很少能預測出長期沖突的進程。

  1. 今稱萊夫卡斯島。 ​​​​​​​​​

  2. 多利亞人是古希臘的四大部族之一,另外三個部族是伊奧尼亞人、埃奧利亞人和阿開亞人,約公元前12世紀〜前11世紀,多利亞人從巴爾幹半島北部遷來,大多分布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克裏特島、羅德島以及西西裏島東部一帶,之後逐漸擴散到希臘各地,定居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多利亞人建立了斯巴達、科林斯、阿爾戈斯等城邦。雅典人屬於伊奧尼亞部族。 ​​​​​​​​​

  3. 洛克裏是洛克裏斯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殖民地。洛克裏斯人自己的領地在希臘本土、玻俄提亞的西北方。 ​​​​​​​​​

  4. 三列槳座戰船是古代地中海航海文明(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等)中的一種槳帆船。戰船每邊有三排槳,一個人控制一支槳。此種戰船在希波戰爭和雅典帝國興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

  5. 前文說,克基拉人擁有多達120艘戰船,想必需要部分船只來保衛本土和做其他用途,能夠支援雅典的船只應該沒有這麽多。 ​​​​​​​​​

  6. 塔蘭同是白銀的重量單位。我們無法確定1塔蘭同相當於現代的多少錢,但我們知道一艘戰船所有船員一個月的軍餉是1塔蘭同;1塔蘭同相當於 6000德拉克馬;雅典一名熟練工匠的日薪是1德拉克馬。(作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