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2/13頁)

6 同時,由於米提列涅人按兵不動,雅典人大受鼓舞。他們從盟邦召集援兵,這些盟軍看到列斯堡人沒有采取強有力的行動,他們來得更快了。他們把艦船停泊在城南一個新據點,建立了兩個營寨,分別位於城市的兩側,由此便把兩個港口都封鎖了。[2]這樣,米提列涅人便無法利用海面,雖然米提列涅人和島上的同盟者控制著整個陸地。雅典人所占據的只是營寨周圍的地區,他們把馬利亞作為他們停泊艦船的地方和市場。

7 當發生在米提列涅的戰爭就這樣進行的時候,雅典在本夏季大約同一時候,派出30艘艦船前往伯羅奔尼撒,指揮官是佛米奧之子阿索皮烏斯;阿卡納尼亞人堅持請求派往他們那裏去的指揮官必須是佛米奧之子,或是他的親屬。[2]當這個艦隊沿海岸航行的時候,他們破壞了拉哥尼亞沿海地帶。[3]之後,阿索皮烏斯命令大多數艦船回國,自己率12艘艦船前往諾帕克圖斯去了。後來,他發動全體阿卡納尼亞人遠征奧尼阿代,艦隊順阿奇勞斯河進軍,陸軍蹂躪其鄉村。[4]然而,當地居民並沒有屈服的表示;他遣散了陸軍,自己航往琉卡斯,在涅裏庫斯登陸,等他由此回來的時候,當地居民在某些海上巡邏隊[5]的支援下,殺死了他的大多數士兵。[5]雅典人乘船離開那裏,後來根據休戰和約,從琉卡斯人那裏取回陣亡者的屍體。

8 同時,拉棲代夢人告訴那些米提列涅人用第一艘船派去的使者們到奧林匹亞去,以使其他同盟者能夠聽到並且議決他們的問題。因此,他們就到奧林匹亞去了。這是羅德斯人多裏尤斯第二次獲得優勝的那個奧林匹亞德。[6][2]慶典過後,米提列涅的使者們被帶進會場。他們發言如下:

9 “拉棲代夢人和諸位同盟者!我們不是不知道希臘人中間的成規慣例。那些在戰爭期間發動暴動、脫離她以前的同盟的城邦,一定會受到接收他們入盟的邦國的歡迎的,因為這件事對於後者是有益的。然而,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此事不太好,因為他們出賣了以前的朋友。[2]如果暴動者和盟主之間在政策上和情感上完全一致,在資源和勢力上不相上下,如果暴動者沒有合乎情理的緣由的話,這種看法是完全公平的。但是,我們和雅典人之間的情況不是這樣;人們不要以為我們很壞,以為我們在和平時期得到雅典人的尊重,而在危難時刻叛離了他們。

10 “我們首先要談談正義和誠實的問題,尤其是因為我們現在是來請求和你們建立同盟的;因為我們知道,如果雙方不相信對方的誠意,雙方沒有共同的心態的話,人與人之間不可能建立牢固的友誼,邦與邦之間不可能建立真正的聯盟;因為人們的思想不同,其行動也不會一致的。[2]我們和雅典人的同盟起始於波斯戰爭將要結束的時候;當時,你們要退出戰爭,而雅典人要繼續戰鬥,以完成這項事業。[3]但是,我們和雅典人建立同盟的目的不是要雅典人來奴役希臘人,而是把這些希臘人從波斯的統治之下解放出來。[4]在雅典人公正地領導我們的時候,我們是忠心耿耿地追隨他們的。但是當我們看到,他們一方面對波斯的敵視愈來愈少,另一方面卻力圖奴役同盟諸邦,我們便開始恐懼了。[5]可是,由於眾多盟邦都擁有表決權[7],同盟者不能聯合起來自衛,這樣,除了我們和開俄斯人以外,同盟其他諸邦都被奴役了。我們被認為是獨立的,在名義上是自由的,所以在同盟軍中我們提供自己的分遣隊。[6]但是,從過去所發生的事例中所得到的教訓,使我們對於作為盟主的雅典人不能再信任了。他們在征服了我們的諸盟邦之後,如果他們有力量,不可能不以同樣的方法來對付我們。

11 “如果我們的盟邦都還是獨立的話,我們也許會對他們維持這種狀況比較有信心。但是,如今大多數同盟者已經成為他們的臣屬之邦,而我們仍被視為平等者,他們自然會反對這種大多數同盟者均已臣服而只有我們保持獨立的局面,特別是因為他們的勢力日益強大,而我們卻每況愈下了。[2]現在,一個同盟的唯一可靠的基礎是各方都同樣地互相畏懼,因為想要破壞信用的一方顧慮到它不一定能穩操勝券,也就不敢輕舉妄動。[3]而且,我們之所以得以保持獨立,唯一的原因就在於雅典人在創建他們的帝國的時候,認為利用巧妙的言辭和政策的方法比之暴力的方法更易於取得勢力。[4]我們對他們是有利的,因為他們可以拿出證據說,我們是和他們一樣有表決權的,我們參加他們的各次遠征都是心甘情願的,我們參加他們的遠征所進攻的無一不是有過失的一方;不僅如此,他們還運用同樣的策略,首先領導較強大的城邦去進攻較弱小的城邦,而把最強大的城邦留至最後;等那些中立的弱小之邦都被吞並以後,那些強大的城邦也就越來越難以抵禦他們了。[5]反之,如果他們首先對付我們,那時所有各邦都還控制著自己的資源,而且還有一個中心,它可以使眾盟邦團結在它的周圍,那樣,他們要征服這些城邦就不太容易了。[6]同時,我們的海軍也使他們感到不安,我們隨時有可能和你們或其他強國聯合起來,從而對雅典構成威脅。[7]我們費盡心機去討好法庭[8]上的平民和當時的平民領袖,這也是使我們保持獨立的一個因素。[8]但是,從他們對待其他盟邦的實際行動中,我們得到了教訓,即使這場戰爭沒有爆發,我們也並不指望能夠更持久地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