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4/10頁)

14 以上這些是過去的最強大的海軍。就是這些海軍,雖然是在特洛伊戰爭以後很多世代,主要還是由舊時的五十槳船和長船組成,艦隊中的三列槳戰艦似乎還很少。[2]的確,就在波斯戰爭和繼岡比西斯之後為王的大流士去世[53]以前不久,西西裏的僭主們和科基拉人才開始擁有較多的三列槳戰艦。除此以外,在薛西斯遠征[54]之前,希臘沒有任何重要的海軍。[3]埃吉那、雅典以及其他城邦可能擁有少量艦船,但主要是五十槳船。在這個時期之末,雅典同埃吉那的交戰以及可以預見的異族人的入侵,使泰米斯托克利得以說服雅典人建造艦隊,他們正是用這支艦隊在薩拉米斯作戰。就是這些艦船也不都是建造了甲板的。

15 我們貫穿起來考察這個時期的希臘海軍的情況已如上述。所有這些海軍都不算強大,但正如它在增加收入、擴大版圖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一樣,它還是那些致力於發展海軍的最強大邦國的一個力量源泉。他們利用海軍出征諸島嶼,最小的島嶼最容易被降服。[2]這期間,沒有發生陸地上的戰爭,至少是沒有通過陸戰而成為軍事強國的;在希臘人之間,通常只有邊界沖突,旨在征服對方的遠征聞所未聞。沒有團結在某個強國周圍的若幹臣屬之邦的聯盟,也沒有以共同遠征為宗旨而自發聯合起來的平等諸邦的聯合。[55]戰爭僅僅是鄰國之間的局部沖突而已。[3]最接近於聯合行動的是古代卡爾基斯[56]和愛利特裏亞[57]之間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在希臘的名義下的其他諸邦有些幫助這一邊,有些幫助那一邊。[58]

16 在不同地區的希臘人的持續發展遇到了不同的困難。伊奧尼亞人的勢力正當突飛猛進地增長之時,與居魯士國王統治下的波斯勢力發生了沖突。他推翻了克洛伊索斯[59]的統治,占領哈利斯河與海之間的所有地盤,降服了沿海的伊奧尼亞諸邦,伊奧尼亞人勢力的增長便戛然而止;當大流士和腓尼基人的海軍[60]征服剩下的那些島嶼[61]時,他們的勢力增長也告一段落。[62]

17 希臘諸邦普遍由僭主們統治。僭主們的習慣是考慮他們自己,單單關注他們個人的安逸和家族勢力的擴大。他們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安全,因而難以取得任何重大進展。他們僅僅同鄰邦發生過沖突。希臘本土諸邦都是如此,但西西裏的僭主們是例外,他們大大地擴充了國力。因此,我們看到,在一個長時期內,希臘諸邦不能為民族大業聯合起來,各邦自己也缺乏進取心,原因就在於此。

18 但是,最後是拉棲代夢人推翻了雅典[63]和除西西裏以外的希臘其他地方(這些地方處於僭主統治之下的時間都比雅典要長久得多)的僭主制,至少是鎮壓了其中的大多數。自從現在的居民多利斯人定居拉棲代夢以後,它便在很長時期內處於內爭的困擾之中,但是該城邦很早就有一個優良的法律[64],從來沒有因僭主而中斷連續享有自由;到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拉棲代夢人沿用同一種政制已達400余年。這不僅使他們國力強大,還使他們得以幹預其他城邦的事務。在僭主制被廢黜以後不久,波斯人[65]和雅典人之間發生了馬拉松戰役。[66][2]10年之後,異族人[67]卷土重來,大兵壓境,企圖征服全希臘。大敵當前,形勢危急,拉棲代夢人執掌希臘聯軍的指揮權,因為他們的勢力最為強大。雅典人毅然決定放棄他們的城市,任憑家園破碎;他們登上艦船,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海上民族。這個共同的聯盟把異族人擊退。[68]但是,不久之後,希臘人—包括那些在戰爭中叛離波斯國王的希臘人和在戰爭中共同作戰的希臘人[69]—的聯盟分裂為兩個集團:一個以雅典為領袖,一個以拉棲代夢為盟主。在希臘,一個在海上稱霸,一個在陸地上稱雄。[3]聯盟繼續維持了一個短暫時期,隨後拉棲代夢人和雅典人爭端即起,雙方及其各自的同盟者之間彼此兵戎相見,而所有希臘人或早或遲地加入一方或另一方,雖然有些城邦起初是保持中立的。因此,從波斯戰爭結束[70]到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始,盡管中間有些和平時期,但就整個時期來說,這兩個強國不是彼此發生戰爭,就是鎮壓他們的同盟者的暴動。因此,這使他們得到了持續不斷的軍事實踐,也使他們在危難的考驗中獲得了軍事經驗。

19 拉棲代夢人的政策,是不要求其同盟國繳納貢金,而僅僅是通過在這些邦國建立寡頭制[71]以確保他們服從拉棲代夢的利益;而雅典人則逐步剝奪其同盟諸邦的海軍,並且向除開俄斯 [72]和列斯堡[73]以外的所有盟邦征收貢金。因此,在這場戰爭開始的時候,雅典一國的兵力超過同盟全盛時期雅典和斯巴達的兵力之和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