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漫長投降的開端(第4/8頁)

由於盟軍的兩條戰線正越拉越近,東西方對藝術珍品、黃金、武器,以及科學家,都開始了爭奪。一名美國文物、美術和档案協會的中尉發現了戈爾德內·勒弗地窖裏的藏品,而他的同僚們則在附近的貝希特斯加登找到了戈林那些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許多傑作仍然放在火車站的板條箱裏,但更多的已被裝進了停在鐵路側線上的貨車。

其他的美國專家們則積極網羅德國科學家。一名美軍上尉突然出現在IIA戰俘營,說服桑普森牧師幫他穿過俄國人的防線,把一位著名的德國導火索專家從鄰近的一座城市秘密地搞來。這段故事簡直就是一部驚悚小說。為了讓全隊人通過最後一座蘇聯人的檢查站,神父不得不一杯接一杯地與當地的俄國指揮官拼伏特加。他勉為其難地完成了他的使命,搖搖晃晃地向自由走去。

這些行動中最為機密的“阿爾索斯”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了一個俄國血統的加利福尼亞人的堅持與英勇。他就是鮑裏斯·帕斯上校。他的特遣部隊比戰鬥部隊搶先一步,在黑森林中奪取了一堆做試驗用的鈾,並俘獲了三位參與德國原子計劃的著名物理學家。

不過,美國真正的收獲簡直是天上掉的餡餅。韋納·馮·布勞恩博士和他的主要V-2專家們認為,法國和英國不可能進行重要的火箭研制計劃,因此便主動向美國第四十四師投降了。幾乎與此事同樣重要的是,被特斯曼和胡策爾藏在德蘭登鐵礦裏的那十四噸有關V-2的資料也被找到了。

盡管開始得比較緩慢,但是,霍爾加·托夫托伊上校的“V-2特殊任務”在詹姆斯·哈米爾少校的領導下,同樣也取得了成功。一百套V-2型火箭剛剛從北豪森撤走幾個小時,俄國人便占領了這一地區。哈米爾得到命令,既要撤走這些火箭,又“不能讓人看出我們已經洗劫過這個地方”。不過,奇怪的是,沒人告訴他北豪森將成為蘇聯的占領區,因此,哈米爾根本沒想到要把剩下的火箭毀掉。

哈米爾剛剛離開,弗拉基米爾·尤拉索夫中校就到了北豪森。他來這裏的目的是把一個水泥廠撤到蘇聯去,卻純屬偶然地發現了巨大的隧道裏剩下的那些火箭。“真奇怪啊,”他的司機尼科萊說,“這是最機密的德國武器,卻被美國人留給了我們。美國人倒真是不錯的家夥,就是有些太相信人了。”後來,尤拉索夫陪一名上校來到洞穴裏。他簡直不敢相信,不禁放聲大笑起來:“美國人竟然把這些東西留給了我們!不過,再過五年或十年,他們就得痛哭流涕了。想想看吧,當我們的火箭飛過大洋的時候會怎麽樣!”

6

對於兩份投降文件的問題,比德爾·史密斯的回答是,起草第三份文件——這份文件只適用於戰場上的軍事投降。因為這只是一種戰術投降,所以就不必得到三巨頭的授權。他打電話給丘吉爾,指出德國人肯定更願意簽署這樣一個簡單的文件,這將拯救無數生命。

弗雷德堡終於抵達蘭斯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比德爾·史密斯告訴這名海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要求各條戰線都立即無條件投降。這樣,德國人僅在西線投降的希望便破滅了。弗雷德堡必須設法盡可能地拖延,以便讓東線的百姓有更多的時間逃往西線。他告訴史密斯,他只被授權前來談判,而不是投降,他必須與鄧尼茨聯系一下。而他沒有帶來密碼,也沒有安排好與鄧尼茨指揮部用無線電聯系的頻率,因此,聯系需要一定的時間。此外,由於通信不暢,要使所有戰線上的德國部隊都知道簽字投降的消息,至少要花上四十八小時。

在說這番話的同時,弗雷德堡一直在偷偷地瞄著攤在桌上的一張軍事形勢圖。史密斯把圖向他推去,說道:“很明顯,您還沒有完全意識到德國軍隊的絕望處境!”

海軍上將凝視著地圖。德國自東向西都被表示進攻的箭頭刺穿了。他無法將自己的目光從兩個特別大的箭頭上移開——那是史密斯憑空虛構出來嚇唬弗雷德堡的。海軍上將的眼裏湧上了淚水,他問是否可以給鄧尼茨發封電報。

直到深夜,懷南特才知道史密斯竟然擬定了第三份投降文件。他在電話裏告訴史密斯,這份新的文件是一份純軍事文件,依照《日內瓦公約》和《海牙公約》,它將從法律上迫使盟國不得不支持國家社會主義的法令,從而預先阻止對戰犯的審判。它同時還拒絕了盟國要求的無條件政治投降,並將最終導致對盟國在德國的最高權威的質疑。此外,隨心所欲地更替三巨頭一致通過的文件卻不通知俄國人,這會招致莫斯科方面的合理抗議。

懷南特對此事非常重視,親自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丘吉爾。丘吉爾決定不予幹涉。懷南特的堅持只換來了一個讓步:史密斯在他那簡單的文件中又加上了一段,說聯合國稍後將起草“一份有關投降的總體文件,取代這一文件”。當然,懷南特認為史密斯這份文件已經獲得了聯合參謀部和美國國防部的認可。他發電報通知國務院,說協議已最終達成。但是,國防部和聯合參謀部——跟俄國人一樣——甚至都不知道這第三份投降文件的存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