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西線的勝利(第2/7頁)

當他在威斯巴登走下飛機時,布雷德利正在等他。兩人握了握手,布雷德利張口便說:“我現在就要告訴你,你的部隊應該就地止步,不能再往前走了,你必須撤回易北河這邊。”

“該死,究竟是誰下的這種命令?”辛普森目瞪口呆,“再過二十四小時,我就可以到柏林了!”

“艾森豪威爾剛剛告訴我的。”

辛普森堅持說,易北河對岸幾乎沒有什麽抵抗。他認為,通往柏林的道路暢通無阻,他可以迅速靠近柏林,直到城郊附近才會遇到真正的防守。但是爭辯沒有用,他郁郁不樂地飛回了他的司令部。“好吧,先生們,事情是這樣的,”他對等在那裏的記者們說,“我接到命令,要原地止步。我不能繼續向柏林挺進了。”

“簡直太丟臉了!”一名記者驚呼道。

辛普森竭力掩飾自己的失望。“命令如此。”他鎮定地說,“我沒有什麽好評論的。”

在3月底,促使艾森豪威爾決定繞開柏林的原因之一,是俄國人離這個城市較近,肯定會先抵達柏林。但在兩個多星期之後,辛普森和朱可夫距離德國總理府幾乎同樣遠。辛普森曾宣稱,他可以在二十四小時內抵達柏林,這並不純粹是吹牛。除了幾支孤立的德國部隊外——而且其中大部分只會稍作抵抗甚至毫不抵抗——在他和希特勒之間,除了艾森豪威爾從中作梗,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力量。(2)

2

在莫斯科,哈裏曼大使實踐了他很早之前就對上級推薦過的辦法。他和美國駐華大使帕特裏克·J.赫爾利一起,在克裏姆林宮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進行了會談。哈裏曼借機抗議了一百六十三名美國飛行員在波爾塔瓦迫降一事。這僅僅是因為其他一些美國人行事有些魯莽。比如,一名美國飛行員搭載了一名自稱是他老鄉的波蘭人;還有一次,一架受損的美國轟炸機降落在波蘭的一個機場進行維修,後來未經許可便起飛了。斯大林宣稱,這些事例證明了迫降是合理的,美國人“正同波蘭地下組織密謀反對紅軍”。

“您這是在懷疑美國最高統帥部的忠實性,我不允許您這樣!”哈裏曼激動地回答。赫爾利試圖制止他,但哈裏曼繼續譴責斯大林“實際上是在懷疑馬歇爾將軍的忠實性”。

“我可以用性命擔保,我信任馬歇爾將軍,”斯大林回答道,語氣有所緩和,“我不是說他,而是在說一個年輕軍官。”

赫爾利緊張地把話題轉到了中國問題上。他說他已著手發起了中國共產黨和蔣介石政府之間的談判,並聲稱他們雙方有著同樣的目標:“打敗日本,在中國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政府。”赫爾利說,羅斯福指示他,要讓中國在自己人的領導下,按照自己的方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並授權他就此事同丘吉爾商量。首相和艾登已經簽字,同意讓中國自己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政府,從而聯合中國所有的武裝力量打敗日本。

會談結束後,赫爾利給斯退丁紐斯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元帥非常滿意,表達了合作意向。他說,鑒於總的形勢,他希望我們知道,我們可以獲得他的完全支持。他將立即采取行動,以使中國的武裝力量聯合起來。他說他完全承認蔣介石的全國政府。總之,斯大林完全贊同在會談中向他概述的美國對華政策。

不過,哈裏曼卻認為,赫爾利太相信斯大林表面上的誠懇了。他報告說,斯大林“很可能不會同蔣介石合作。萬一俄國卷入遠東沖突,他會充分利用並支持中國共產黨”。另外一名美國駐莫斯科的外交官,喬治·凱南,非常熟悉俄國人的做法。他也不同意赫爾利信中的說法。他同樣報告說,在他看來,只有在得到滿洲裏、蒙古和中國北部的支配權以後,俄國才會真正感到心滿意足。

在這個當口,如果我們一心想支持蘇聯,再加上斯大林那令所有人都感到滿意的言辭,以及他那小心謹慎的和藹態度,從而使我們錯誤地相信,蘇聯會支持和默許我們爭取實現在中國的長遠目標,這將是一個悲劇……

在過去的三天裏,杜魯門感到總統這副擔子“令人難以置信的沉重”。星期日,在海德公園參加完羅斯福的葬禮回來的路上,他一直在準備第二天下午將在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的講話。當晚臨睡前,他祈禱自己可以稱職地完成工作。第二天,即4月16日一大早,他閱讀了哈裏曼最新報告的摘要。報告駁斥了“斯大林關於波蘭委員會工作的一些說法”,並建議“我們繼續堅持我們的立場,不能接受為華沙政權文過飾非”。

上午,艾登和英國駐美大使哈利法克斯勛爵到了。三人開始潤色他們各自就波蘭問題給斯大林的電報。最後的聯合電文措辭客氣,但堅持應不顧華沙政府的反對,邀請米科瓦伊奇克和另外兩個倫敦的波蘭人前往莫斯科共商大計。杜魯門通過無線電把電報發給了哈裏曼,叫他立即親自去交給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