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介入這場戰爭(第3/9頁)

敬愛的毛澤東同志!我們一定要決心克服一切的困難,不讓敵人把朝鮮殖民地化與軍事基地化!

我們一定要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民主而鬥爭到底!

我們正在集中全力,編制新的師團,集結在南部的十余萬部隊於作戰上有利的地區,動員全體人民,準備長期作戰。

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機,不予我們時間,如果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2 焦慮的斯大林

斯大林說:“他們將來到這裏,但我們現在不應該同他們作戰。我們不準備作戰。”

蘇聯斯大林休養所坐落在風光秀麗的黑海之濱的一片墨綠色的松柏林中,幾幢俄羅斯風格的別墅,紅瓦白墻,拱門長廊,精巧而別致。

休養所的主人已無心欣賞周圍的一切美景,叼在嘴裏的木制大煙鬥冒出一縷縷青煙,緊鎖的眉頭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盯著案頭那封來自朝鮮的求援信。

斯大林出生於格魯吉亞哥裏城一個鞋匠家庭。30多年的鬥爭生涯造就了他堅強果斷、萬難不屈的氣質。蘇德戰爭初期,蘇聯遭受慘重損失,陷於十分危急的境地。斯大林力挽狂瀾,組織領導全民進行反法西斯戰爭,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動員一切力量,保障反侵略戰爭順利進行。他依靠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及其指揮機關總參謀部及時做出戰略決策,制訂戰略計劃,組織戰略協同,組建和使用戰略預備隊,總結失利教訓,先後取得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等一系列戰略決戰的重大勝利。同時,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和鞏固,最終戰勝了納粹德國企圖毀滅人類的戰爭,對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過戰爭考驗的蘇聯已經強大起來。斯大林在戰後國際事務的重大問題上,堅持不向美國讓步。他在1946年2月發表演說,指出戰爭是“現代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必然產物”,只要資本主義存在,戰爭就是不可避免的。西方攻擊這篇講話,說它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宣言”。

朝鮮戰爭爆發後,斯大林一直密切關注著這場戰爭。斯大林一直認為美國不會對朝鮮進行幹涉,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美國人最終還是幹涉了。美國人的幹涉令斯大林十分擔心,他不願卷入蘇聯與美國的公開對抗。斯大林在幫助北朝鮮加強軍事力量時采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他主張把蘇聯的作用限制在武器和後勤供應方面。

當金日成要求蘇聯顧問直接歸屬於前線的作戰部隊,什特科夫向金日成保證將說服莫斯科批準這一要求時,斯大林向什特科夫發出了警告:

蘇聯駐平壤大使:

顯然,您犯了一個錯誤,因為您沒有問過我們就允諾給朝鮮人派顧問。您必須記住您是蘇聯的代表,而不是朝鮮的代表。我們根據所要求的人數而派出的顧問是去前線的司令部(而不是去作戰部隊),他們將穿著文職的服裝,作為《真理報》的新聞記者。您個人將對蘇聯政府負責,不能讓他們成為俘虜。

馮西(斯大林的筆名)

斯大林認為蘇聯顧問在朝鮮前線出現是冒險的,一旦蘇聯顧問被捉住做了俘虜,西方就會斷定蘇聯卷入朝鮮戰爭。他不想給人提供任何理由來譴責蘇聯卷入了這場戰爭。赫魯曉夫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斯大林傳喚當時的國防人民委員布爾加寧,並命令撤回我們在北朝鮮軍隊中的所有顧問,當時我在場。這使我感到憂慮。我想他這樣做是擔心有我們的軍官被俘而為美國指責我們參與戰爭提供口實。或許這種不給人以指責我們的根據是一種謹慎做法,但另一方面,這樣做削弱了北朝鮮軍隊,因為他們缺乏懂得軍事戰術的合格幹部。我們顧問的撤退削弱了北朝鮮的戰鬥力和戰鬥準備。”

到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美軍和南朝鮮軍壓縮到洛東江以東的狹小地區。斯大林確信外國軍隊很快就會被趕出朝鮮半島,他向金日成致電表示祝賀:

蘇共中央祝賀金日成同志及其戰友在偉大的朝鮮人民鬥爭中,在金日成同志領導下取得輝煌勝利。蘇共中央毫不懷疑,外國幹涉者將很快地被趕出朝鮮。

但朝鮮的形勢很快發生了逆轉。美軍在仁川登陸後,朝鮮形勢急劇惡化。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金日成將求援的目光首先投向莫斯科。

斯大林站了起來,焦慮不安地來回踱著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