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偉大的轉折點:一九四二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謀分子恢復了活動

希特勒的侵俄大軍在一九四一年冬天受到嚴重的挫折,一批陸軍元帥和高級將領的受到撤職處分,這兩件事重新燃起反納粹密謀分子心頭的希望。只要軍隊以破竹之勢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只要德軍和德國的榮耀直上雲霄的時候,密謀分子是無法使高級將領們對反叛發生興趣的。但是現在,至今天下無敵、不可一世的德國軍隊碰上了堪與匹敵的強手,在風雪嚴寒中敗退;半年以來死傷兵員已過百萬大關;大批最著名的將領被不容分說地撤職,其中有些人,例如霍普納和斯波納克,當眾受到淩辱,而大多數人也受到了侮辱並成為這個殘暴獨裁者的替罪羔羊。

「時機看來差不多成熟了」,哈塞爾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日記中滿懷希望地說。他和他的同謀分子確信,普魯士軍官團不僅由於他們身受不體面的待遇,而且由於最高統帥在俄國嚴寒時節瘋狂地把他們和他們的軍隊帶到災難邊緣,一定會感到不滿。前面已經談過,密謀分子一直相信只有兵權在握的將軍們才有推翻納粹暴君的實際力量。現在正是他們還來得及動手的最後機會。最重要的是要抓緊時機。他們看到,在進攻俄國遭到失利、美國又已參戰以後,戰爭已不再有勝利的希望了。但是也還不能說戰爭已經失敗。他們認為,如果在柏林建立起一個反納粹的政府並且講和的話,還有可能得到有利的和平條款,使德國仍然成為一個主要強國,也許至少還可以保全希特勒獲得的若幹利益,例如奧地利、蘇台德和波蘭西部。

即使在一九四一年夏未擊敗蘇聯仍然大有希望的時候,他們就在反復盤算著這些念頭。八月十九日,丘吉爾和羅斯福起草了大西洋憲章,這個憲章的內容給他們當頭狠狠一棒,特別是其中第八條規定:在戰後普遍裁軍協議簽訂以前,德國必須解除武裝。對哈塞爾。戈台勒、貝克等反對派成員來說,這意味著盟國並不想將德國納粹分子和非納粹分子區別對待,並且,如哈塞爾所說,「證實了英美兩國不僅是在對希特勒作戰,而且要摧毀德國,使它失去防衛能力」,的確,對於這位現在正專心致力於反叛希特勒,卻決心要為一個沒有希特勒的德國獲得盡量多的東西的貴族出身的前任大使來說,大西洋憲章的第八條,「破壞了取得和平的一切合理的機會」。他在日記中就是這麽說的。

盡管大西洋憲章的條文使密謀分子大失所望,但是大西洋憲章的公布,看來又促使他們行動起來,哪怕只是因為它使他們感到,必須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幹掉希特勒,以便使反納粹的政權能為仍然占有大半個歐洲的德國在講和中有利地進行討價還價。他們並不反對利用希特勒的戰果來為德國爭取最為有利的條款,八月底,哈塞爾、波比茨、奧斯特、杜那尼和國內駐防軍參謀長弗雷德裏希·奧爾布裏希特將軍在柏林舉行了一系列會談。用哈塞爾的話來說,會談的結果是,「德國愛國者」(他們這麽自稱)要向盟國提出「十分溫和的要求」,但是「有一些權益則不能放棄」。這些要求和權益是什麽,哈塞爾沒有說;但我們從他的日記中其他部分可以看出:這等於是堅持德國哈塞爾著上引書,第二百零八頁。

一九一四年的東部邊界,加上奧地利和蘇台德區。

但是時間日益緊迫了。八月底,哈塞爾在與其同黨開完最後一次會議之後在日記中寫道:「他們一致認為,再拖下去就太晚了。等到我們獲勝的機會顯然已不復存在,或者說微不足道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他們曾經做過一些努力,勸誘東線戰場上的重要將領,在進攻俄國的夏季戰役中把希特勒逮捕起來。這種做法肯定是得不到什麽效果的。因為這些將領們在戰爭初期獲得驚人勝利的情況下,根本不會想到要推翻這個使他們能獲得這樣勝利的機會的人。不過這些努力在軍方人士的心中也確實播下了一些種子,它們以後會萌芽成長起來。

這年夏天在陸軍中策劃密謀的核心是在馮·包克陸軍元帥的司令部裏,他的中央集團軍正向莫斯科挺進。包克參謀部中的海寧·馮·特萊斯科夫少將是密謀集團的首腦人物,他早年對國家社會主義的一股熱情己完全消失,使他終於成為密謀者隊伍中的一員。協助他的有他的副官費邊·馮·施拉勃倫道夫,還有他們安置在包克那裏當副官的兩個同黨漢斯·馮·哈爾登堡伯爵和海因裏希·馮·萊恩道夫伯爵,這兩人都是德國著名世家的子弟。他們為自己規定的任務之一是對陸軍元帥包克進行工作,勸他在希特勒訪問集團軍司令部時把他逮捕起來。但是對包克做工作可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包克雖然口口聲聲說厭惡納粹主義,但是他依靠它的庇蔭,官運亨通,而且他為人愛好虛榮,野心勃勃,根本不會在這場賭局的這個階段幹冒險事情。有一次恃萊斯科夫試圖向他指出,元首正在把國家引向災難,包克聽了大聲說道:「我不許攻擊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