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西線的勝利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天剛破曉不久,駐柏林的比利時大使和荷蘭公使被召到外交部。他們得到裏賓特洛甫的通知,德國部隊即將開人他們的國家,以保衛他們的中立,抵禦英法軍隊即將進行的進攻——這正是一個月以前對丹麥和挪威所提出的同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德國發出的一份正式最後通牒,要求兩國政府不要進行任何抵抗。若有抵抗,一定會遭到粉碎,而流血的責任,「完全要由比利時王國和荷蘭王國的政府負責」。

在布魯塞爾和海牙,正如以前在哥本哈根和奧斯陸一樣,德國使節分別將同樣內容的電報送交各駐在國的外交部。十分有諷刺意義的是,在海牙遞交最後通碟的是德國公使尤利烏斯·馮·齊希一布爾克斯羅達伯爵,此人就是曾在一九一四年公開地把霍亨佐倫帝國剛剛破壞了的德國對比利時中立的保證叫作「一張廢紙」的德皇首相貝特曼一霍爾維格的女婿。

在布魯塞爾的外交部,當德國轟炸機在頭上呼嘯,炸彈在附近機場爆炸,把窗戶震得咯咯作響的時候,德國大使貝勞一許汪特踏進外交大臣的辦公室,正從自己的衣袋裏取出一張紙來。保羅一亨利·斯巴克阻止了他。「我請你原諒,大使先生,讓我先說。」

德國軍隊剛剛進攻了我們的國家(斯巴克一點也不打算壓住他的憤怒感情說)。德國對中立的忠實的比利時進行罪惡的侵略,這在二十五年之中,已經是第二次了。目前發生的事情,較之一九一四年的侵略,也許甚至更加可惡,既沒有向比利時政府提出最後通牒,也沒有提出照會或任何抗議。比利時是通過進攻本身才知道德國已經違反了它自己承擔義務的——歷史將追究德國的責任。比利時已下定決心要保衛自己。

接著,這個為難的德國外交官開始宣讀德國正式的最後通碟,但是斯巴克打斷了他的話。「把文件交給我,」他說,「我願意免掉你這個痛苦的任務。」

第三帝國對於這兩個低地小國的中立曾作過無數次保證。比利時的獨立和中立,曾經在一八三九年得到歐洲五大強國「永久」保證,到一九一四年德國撕毀為止,這個條約被遵守了七十五年。魏瑪共和國曾答應決不進攻比利時,希特勒在上台以後也繼續重申過這個政策,並且也給了荷蘭同樣的保證。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這位納粹總理在廢除了洛迦諾條約以後公開宣稱:德國政府已經向比利時和荷蘭進一步保證,它願意承認和保證這兩國領土的不可侵犯和中立。比利時在一九一八年以後曾明智地放棄過中立。到了一九三六年,由於第三帝國的重新武裝和它在一九三六年春天重新占領萊因蘭,比利時感到恐慌,又要用中立來保護自己了。

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四日,英法兩國解除了它對洛迦諾條約承擔的義務,同年十月十三日,德國也莊嚴地正式肯定

它的決心,它在任何情況下,都下會破壞(比利時的)不可侵犯和領土完整,它在任何時候都將尊重比利時的領土——如果比利時受到進攻,就準備給予援助——從那一天起,在希特勒對於低地國家的莊嚴的公開保證與他對將領們的私下談話之中,就出現了一種我們現在已很熟悉的口是心非現象。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四日,他在談到為他草擬的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的一個文件時說,如果占領比利時和荷蘭,那對德國就「非常有利」,他並向軍方征求意見:「在什麽條件下才可以完成占領這個地區以及需要多長時間。」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希特勒在答復羅斯福時,再次強調他給予荷蘭和比利時的「有約束力的聲明」。但是,我們前面談到,過了不到一個月,五月二十三日,元首卻對他的將領們說:「必須以閃電的速度——用武裝力量占領荷蘭和比利時的空軍基地。無需考慮中立聲明。」

他當時雖然還沒有發動戰爭,但計劃已經準備好了。八月二十二日,在他開始進攻波蘭從而挑起戰爭的前一個星期,他和將領們商量了破壞荷蘭和比利時中立的「可能性」問題。他說,「英國和法國是不會破壞這兩個國家的中立的」。四天以後,八月二十六日,他命令他的駐在布魯塞爾和海牙的使節通知各駐在國政府,一旦爆發戰爭,「德國絕不會破壞比利時和荷蘭的不可侵犯性」。波蘭戰爭結束之後,他在十月六日又曾公開重申過這個保證。第二天,十月七日,馮·勃勞希契將軍在希特勒的推動下,指示他的各個集團軍司令,

作好立刻進攻荷蘭和比利時領土的一切準備,如果政治形勢有此要求的活。兩天以後,十月九日,希特勒在第六號指令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