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德國的納粹化:一九三三-一九三四年

希特勒在維也納流浪時代所形成而從來沒有忘記的理論是:革命運動取得政權的道路是同國家的某些有勢力的機構結成聯盟,這現在在實踐中完全按照他預計的那樣實現了。總統在陸軍和保守分子的支持下,任命了他為總理。他的政治權力雖大,但仍舊是不完全的。同他分享這個政治權力的,有上述三方面的勢力,正是靠這三個方面,他才得以上台,而這三方面卻都置身於國家社會主義運動之外,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對這個運動還是不信任的。因此,希特勒的當前任務是迅速地剝奪他們的駕馭地位,使自己的黨成為國家的唯一主宰,然後以極權主義政府及其警察的力量,實行納粹革命。他上任還沒有滿二十四小時,就采取了第一個果斷行動,把自以為已經「掌握」他的、老實可欺的保守分子誘進一個圈套,發動了一系列不是由他主使的就是由他控制的事件,在六個月之後終於使得德國完全納粹化,他自己也成為德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統一和取消了聯邦的一個國家的獨裁者。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下午五點鐘,也就是宣誓就職五小時後,希特勒召集了他的第一次內閣會議。這次會議的記錄,後來在紐倫堡同其他成百上千噸繳獲的秘密档案一起出現。它透露了希特勒在狡猾的戈林的幫助下如何馬上巧妙地愚弄了他的保守派同僚。興登堡任命希特勒領導的並不是一個總統內閣,而是一個依靠國會內多數支持的內閣。但是參加內閣的納粹黨和民族黨在國會五百八十三個席位中只占有二百四十七個席位,不足以構成多數。為了取得多數,他們需要中央黨的七十票的支持。在新政府成立後的頭幾個小時中,希特勒就派了戈林去同中央黨領袖談判,現在戈林回來向內閣報告,中央黨堅持要求「一定的讓步」。戈林因此建議解散國會,舉行新的選舉,希特勒立即表示同意。但是在做生意上盡管很成功而頭腦仍舊像木頭一般的休根堡,既不贊成讓中央黨參加內閣,又反對舉行選舉,因為他知道,納粹黨有國家力量作為後盾,在選舉中可能贏得絕對多數,那樣就可以不用他自己和他的保守朋友們的幫忙了。因此他只建議取締共產黨,把他們的一百個席位取消後,納粹黨和民族黨在國會中就占多數了。但是希特勒暫時還不打算走得這麽遠,最後,他們商定,由總理本人在第二天上午同中央黨領袖會談,如果談判沒有結果,內閣就要求舉行新的選舉。

希特勒很容易地使談判沒有什麽結果。他請中央黨領袖卡斯主教提出了一張問題清單,作為談判的基礎,結果卡斯主教提出的等於是要求希特勒保證按憲法來進行統治。但是希特勒卻蒙騙卡斯和他的內閣閣員,向後者偽稱,中央黨提出了非份的要求,沒有達成協議的可能。他因此建議,要求總統解散國會,舉行新的選舉。這樣一來,休根堡和巴本就落入了圈套而不能脫身,他們只好同意他,雖然在同意之前迫使這個納粹黨領袖作了莊嚴的保證,不論選舉結果如何,內閣組成依舊不變。新的選舉定在三月五日舉行。

現在納粹黨第一次——也是德國最後一次比較自由的選舉——能夠利用政府所擁有的一切力量來贏取選票。戈培爾興高采烈。他在二月三日的日記中記道:「現在繼續鬥爭就容易了,因為我們能夠利用國家的一切力量。電台和報紙都可供我們使用。我們要給大家看看一個宣傳傑作。而且這一次,當然不愁沒有經費了。」

大企業界人士對於新政府要叫有組織的勞工安分守己、讓資方隨心所欲地去管理自己的企業這一點感到很高興,因此二月二十日在戈林的國會議長府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要他們踴躍輸將時,他們很樂意慷慨解囊。這次會議是由沙赫特博士出面召集的,會上,希特勒和戈林向二三十個德國工業巨頭說明了他們的方針。這些巨頭中有一夜之間變成了熱烈的納粹黨人的克虜伯·馮·波倫,伊·格·法本企業的包許和施尼茨勒,聯合鋼鐵公司的伏格勒。這次秘密會議的記錄後來保存了下來。

希特勒在開始他的長篇講話的時候,先給工業家嘗了一點甜頭。他說:「私人企業在民主的時代裏不可能維持;只有在人民對權威和個人有正確的認識時才有可能——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財富物資都是上帝的選民努力的結果——我們絕不能忘記,任何文化的好處,都必須或多或少地用鐵拳來傳播。」他向企業家們保證,他將「消滅」馬克思主義者,恢復國防軍。後者同克虜伯、聯合鋼鐵公司和伊·格·法本企業這種工業關系特別大,如果重整軍備,它們是肯定有好處的。希特勒最後說:「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最後一次選舉了。」他並且向他的聽眾保證:「不管(選舉的)結果如何,決不會有任何讓步。」如果他在選舉中不能獲勝,他也要「以其他手段——用其他武器」繼續執政。戈林所談的比較聯系實際問題,他強調有必要作出「錢財上的犧牲」,「如果企業界認識到,三月五日的選舉將肯定地是今後十年中最後一次選舉,也很可能甚至是今後一百年中最後一次選舉,他們承擔(這種犧牲)一定會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