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凡爾賽、魏瑪和啤酒館政變

在勝利的西方協約國中的大多數人看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宣告成立共和國,似乎標志著德國人民和他們國家的新時代的來臨。伍德羅·威爾遜在停戰以前交換的照會中,堅決主張廢除霍亨佐倫皇朝軍國主義的專制政體,看來德國人似乎是遵從他的要求的,雖然有些勉強。德皇已經被迫宣布退位,逃亡國外,君主政體已經廢除,德國各地所有小王朝也都立刻解體,共和政府已經宣告成立了。

但是宣告共和完全是個偶然的事件!

十一月九日那天下午,在帝國總理、巴登的馬克斯親王辭職以後,所謂多數派的社會民主黨人在弗雷德裏希·埃伯特和菲利普·謝德曼領導下,在柏林的帝國議會開會,他們對於下一步應該怎麽辦,完全茫然不知所措。馬克斯親王剛剛宣布了德皇的退位。馬鞍工人出身的埃伯特認為德皇威廉的兒子之一——隨便哪個都行,只要不是那個放蕩成性的太子——可以繼承皇位,因為他主張按照英國方式成立君主立憲政體。埃伯特雖然是社會黨人的領袖,卻懼怕社會革命。他有一次曾經說過,對社會革命,「我恨之入骨」。但是革命卻在柏林醞釀中。總罷工使首都陷於癱瘓狀態。在寬闊的菩提樹下大街,距離國會幾個街區的地方,左翼社會黨人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蔔克內西領導下的斯巴達克斯團準備在他們設在德皇皇宮的總部中宣布成立蘇維埃共和國。這個消息傳到國會裏的社會黨人耳中時,他們大吃一驚,馬上得采取行動來制止斯巴達克斯團。謝德曼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主意。他也沒有同他的同志們商量,就沖到俯瞰柯尼斯廣場的窗台,當時下面正聚集著大批人群,他伸出腦袋,自作主張,好像這個念頭剛剛在他心中出現一樣,向群眾宣布共和國成立了!馬鞍工人埃伯特氣得跳起來。他原來還是要想挽救霍亨佐倫君主政體的。

德意志共和國就是這樣僥幸誕生的。社會黨人既然不是堅決的共和派,那就更難希望保守分子是堅決的共和派了。但是後者已經推卸了他們的責任。他們同陸軍領袖魯登道夫和興登堡一起把政治權力塞到勉強從命的社會民主黨人的手中。這樣,他們就把簽訂投降協議和後來簽訂和約的明顯責任,推在工人階級的這些民主領袖身上,德國的戰敗和德國人民如果由於戰敗及片面決定的和約而遭受悲慘的命運,罪名就落到他們身上了。這是一個很拙劣的詭計,就是小孩子也能看穿,但是在德國,它居然奏效。這個詭計從一開始起,就注定了共和國的厄運。

也許,這種厄運本來是可以避免的。擁有絕對權力的社會民主黨人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本來可以迅速奠定持久的民主共和國基礎。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必須先要一勞永逸地鎮壓——或者說至少要一勞永逸地鉗制——那些過去一直支持霍亨佐倫帝國、將來也不會老老實實地接受民主制度的勢力:封建容克地主和其他上層階級,控制著大工業卡特爾的巨頭,到處流竄的自由團雇傭兵,帝國文官系統中的高級官員,最後,尤其是,軍官階層和參謀總部的人員。他們必須分散許多在經營上是浪費的和不經濟的大莊園,分散工業方面的壟斷企業和卡特爾,在官僚系統中、司法系統中、警察系統中、大學裏、軍隊裏肅清那些不會忠誠老實地為新的民主政體服務的一切分子。

但是這卻是社會民主黨人所不敢做的事情。他們大多數人是用心良好的工會活動家,有著德國其他階級的人都固有的那種向既有的、地位已確立不移的權威鞠躬低頭的劣根性。他們不但沒有這麽做,反而把權力讓給了在現代德國一直占支配地位的勢力——陸軍。因為,陸軍在戰場上雖然戰敗了;但是在國內維持原有地位和挫敗革命卻仍舊是有把握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它迅速采取了大膽的行動。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晚上,在「宣告」成立共和國以後沒有幾個小時,柏林總理府內埃伯特的書房裏的電話鈴響了。這是一架特別的電話機,由一條秘密的線路通到設在斯巴的最高統帥部。埃伯特當時是單獨一個人在書房裏。他拿起電話耳機。「我是格羅訥,」那邊說。這個前馬鞍工人由於白天的事件突然把正在垮台中的德國的殘余政治權力塞人他毫無準備的手中之後還有點感到暈頭轉向,聽到這聲音不禁肅然起敬。威廉·格羅訥將軍是繼魯登道夫擔任軍需總監的人。就在當天早些時候,在斯巴,當馮·興登堡元帥臨陣猶豫的時候,就由他直率地面告德皇,軍隊已經不再效忠於他,他必須下台——這個大膽的行動,是軍官階層永遠不會原諒他的。埃伯特和格羅訥自從一九一六年以來就有了一種相互尊重的關系,當時這位將軍:負責軍事生產,曾與這位社會黨領袖一起緊密合作過。十一月初——僅僅幾天以前,他們就在柏林商談過如何挽救君主政體和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