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略進攻的特點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在戰爭中,防禦絕不是絕對的等待和抵禦。換句話說,防禦決不是完全的忍受,而是一種相對的等待和抵禦。因此,它多少帶有一些進攻的積極因素。

同理,進攻也不是純粹的進攻,而是不停地與防禦交織在一起。但是二者是有差別的,主要差別在於:還擊是防禦的必要組成部分,沒有還擊的防禦是難以想象的,而進攻卻並非如此。進攻或者進攻行動本身就是完整的概念,它本來不需要防禦。事實上,由於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才不得不將防禦當成一種不得已的下策而加以運用。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進攻行動不可能自始至終都在進行,中間勢必有平靜的時間,在這平靜的時間裏,防禦狀態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第二,進攻的部隊通過的、為了維持其生存所必需的空間,並不是始終都可以得到進攻本身的掩護,必須專門加以防護才行。

因此,在戰爭中,進攻行動,尤其是戰略上的進攻行動,呈現的是進攻和防禦的不停地交替和結合,但是我們不能將進攻行動中的防禦當成進攻的有效準備和加強。換句話說,不可以將它當成一種有效的戰爭因素,而只能將它當成一種不得已的下策,是阻礙前進的阻力,是進攻的原罪,是進攻的致命傷。

因為如果說,防禦無法對進攻產生有利的影響,那麽單純因為它而導致時間上的損失就勢必會削弱進攻的效果。

然而,防禦因素在任何進攻中都是存在的。既然如此,它是否會對進攻行動不發生實際的不利影響呢?

根據我們前面說的進攻是較弱的作戰形式,防禦是較強的作戰形式這點,我們似乎可以大膽地說:防禦對進攻不會發生實際的不利影響。理由如下:在兵力尚足以運用較弱的作戰形式時,采用較強的作戰形式肯定會更加容易。

從主要的方面看,這種看法是對的,至於如何進一步說明這個論斷,我們將在後面專門開辟一個章節來說。但是,我們務必記住,正是這一點構成了戰略防禦的優越性的理由之一,進攻本身無法擺脫防禦,這種防禦是非常無力的防禦;進攻從防禦中獲得的是防禦中最為有害的因素。我們從整個防禦層面上說的問題,不能認為對這個因素也是適用的。所以,它們在進攻行動中發生了實際上削弱進攻的作用是容易理解的。

正是在進攻中出現了軟弱無力的防禦的時刻,防禦中的進攻因素才可以積極地發生作用。經過一天的戰鬥後,經常隨之而來的是12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在這段時間裏,雙方的處境迥然不同。防禦方是在自己選定的、非常熟悉的、準備好了的陣地上,而進攻方卻像盲人那樣摸索著進入行軍野營地。

當出現為了重新籌備給養或者等待增援等事項而亟須較長時間地休息的情況時,防禦方就在自己的要塞和倉庫附近,而進攻方則像是棲息在樹枝上的鳥兒。

但是,任何進攻都將以防禦告終。至於這個時期的防禦究竟是什麽樣的防禦,就要取決於具體情況了。如果敵軍被消滅,情況或許較為有利;如果敵軍沒有被消滅,情況或許將變得更加困難。盡管這種防禦不再是進攻行動本身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它的特點勢必對進攻發生影響,並且對決定進攻的價值起著一定的作用。

從上述的考察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每次進攻時,都要慎重考慮在進攻中一定會出現的防禦,以便進攻方看清進攻中的弱點,並對此有所準備。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看,進攻行動本身完全是始終如一的,而防禦卻依據等待減少的程度可以分為許多等級。如此一來,諸多防禦方式便應運而生了。這點,我們在《抵抗方式》一章中已討論過了,在此不再贅述。

由於進攻只有一個有效因素,進攻中的防禦僅僅是一種累贅的阻力,所以,進攻並不具備像防禦那樣有很多的方式。雖然在威力、速度和力量方面,進攻與防禦有著很明顯的差別,但是這種差別僅僅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並不是方式上的不同。

當然,人們可以舉例說,為了順利抵達目的地,進攻方偶爾也會選擇防禦的方式,比如占領某個有利陣地,等待敵人發起沖鋒。然而這種情況極為罕見。我們向來討論的是普遍的,而不是特例,所以,大可不必討論這種特例。因此,進攻不具備像防禦那樣的抵抗方式的不同等級。

最後,進攻中能夠使用的手段往往只限於軍隊。如果有的要塞地處敵軍戰區附近並將對進攻發生重要的影響,那麽自然要包括在這種作戰力量之內。不過,要塞的這種作用會隨著軍隊的前進而逐漸減弱,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