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距離不是產生美(第4/11頁)

在沙丘前面掩護機槍連的是一個外蒙軍裝甲營,這時也趕來助陣。外蒙軍裝甲營是一支由蘇聯軍械武裝出來的裝甲部隊,由36輛BA-6輪式裝甲車組成。裝甲車安裝T-26坦克的炮塔,日軍94式坦克的機關炮才13毫米口徑,T-26加農炮的口徑是45毫米,火力之猛,讓土豆坦克的炮看上去就跟玩具似的。

說T-26系列薄,其實還得看跟誰比,跟“土豆”比,它算厚的,94式坦克的裝甲厚度僅為6毫米,就是一層鐵皮而已。

面對“鐵皮”,裝甲車用加農炮一打一個坑,沒多長時間,八輛日軍坦克就真的成了爛土豆。

還剩四輛。噴火坦克不慌不忙地開過來,而且“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反正你開槍也好,發彈也罷,都奈不得它們分毫。

在將四個倒黴的家夥團團圍住後,噴火坦克這才忽地噴出火龍,隨著灼熱的火焰席卷車頂,日軍坦克車體由綠色變成灰白色,可憐的坦克兵們瞬間化為烏有。

僅僅兩個回合過去,搜索支隊已是一敗塗地。沙丘外圍都是死人死馬,以及被擊毀的坦克,除此之外,便是傷員的呻吟聲。東八百藏的兩名最重要的部下,騎兵中隊長和坦克中隊長均已斃命。

蘇蒙軍將沙丘包圍起來,外蒙軍騎兵下馬,從四面八方對日軍進行徒步沖鋒,日軍防了這裏防不了那裏,又傷亡了幾十人。東八百藏趕緊下令自己的騎兵們也棄馬步戰,在沙丘上就地掘壕抵抗。沒有挖掘工具,士兵們就把鋼盔摘下,在松軟的沙地上挖出了一個環形掩體。

殘余的日軍騎兵多為士官和老兵,單兵作戰能力很強,又有“武士道”撐著,外蒙軍騎兵愣是無法沖進掩體。

超越外蒙軍騎兵,隨後沖上來的是裝甲營。日本騎兵的三八式騎槍打人行,在裝甲面前卻耍不了流氓,而蘇軍鋼鐵怪獸之強悍,也差不多到了連自己都打不死自己的程度,日軍對它們的阻擊不過是隔靴搔癢,跟沙子吹上去差不多。

這個時候東八百藏終於想到了反坦克手雷。手雷不是炮彈,相距太遠夠不著,離近了又可能被坦克機槍擊中或被履帶碾死,東八百藏咬咬牙,開始組織敢死隊,對蘇軍裝甲部隊實施“肉彈攻擊”。

“肉彈攻擊”和豬突沖鋒同為日俄戰爭時代乃木希典的傑作,也是當時日軍戰勝俄軍的必殺技,這種戰法基本沒有技術含量,都是拿士兵的肉體當武器,不計傷亡,不惜代價,直至把對手拱出陣地或嚇退為止。

隔了這麽多年,曾經制勝的法寶偶爾也可以拿來碰碰運氣。被作為“肉彈”的敢死隊員向陣地外撲去,他們利用裝甲車的觀察死角,把一捆捆集束手雷投向其油箱處。裝甲車護甲相對薄弱的缺點由此暴露出來,多架輪式裝甲車被炸起火,其余的急忙退了回去。

“肉彈攻擊”雖然是掃地阿姨都能使出的爛招數,但開場時那種玩兒命的瘋狂氣勢,還是把蘇軍給鎮住了。在一時找不到有效解決辦法的情況下,裝甲營只好遠遠拉開距離,以機槍和火炮對日軍陣地進行壓制,免得僵屍一般的無腦“肉彈”們再跳出來害人。

好消息和壞消息

東八百藏所率孤軍仍處於裝甲部隊的嚴密監視之中,既無法突圍,又得不到援救——在蘇軍陣地前方,傳來一陣緊似一陣的隆隆炮聲,顯示山縣支隊也正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山縣甫一占領742高地,就立即下令開挖戰壕。沙丘上挖戰壕與別處不同,不可能挖得很深,最後形成了口小肚大的“章魚罐”戰壕:口小,可以防止炮彈碎片飛入,肚大,才能讓人伸腿坐下。

陣地還沒完全建好,蘇軍就開始對742高地進行連續不停的炮擊。所謂742高地,其實也就是一座高度四十二米的饅頭狀沙丘,怎麽也不及河西蒙古高台的高度,在蘇軍的炮兵陣地的視野裏,它不過就是一碟開胃的小菜罷了。

當炮彈如雨而下,日軍士兵們紛紛像狐狸一樣鉆進戰壕。這種章魚罐戰壕簡易實用,卻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容易因炮彈震動而塌方,一塌方,人就會被活埋在裏面。

衛生隊像野戰部隊一樣,在高地上忍受著熬煎。到這個時候,最初的那一點點激昂,早已離松本遠去,他除了雙手合十,祈求自己所在的戰壕別塌外,再無其他辦法和念頭。

突然之間,外蒙古高台上的火炮全都停了下來。在衛生隊前方五百米處,出現了六輛坦克,炮火暫停,是為了不誤傷坦克。

衛兵看到坦克群沖上來後大聲示警,聲音有如鬼嚎一般,讓松本魂飛魄散。他渾身顫抖,勉強掙紮著從戰壕裏站起身,向衛生隊下令:“快,準備打坦克!”

衛生隊哪有單挑坦克群的能力,所幸旁邊的野戰部隊出擊,用肉彈加手雷的方式,才使衛生隊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