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二篇 永遠的“林旺爺爺”一頭大象的故事

有一天,我的台灣友人北宸和其他的朋友提起,台北的木柵動物園有一頭著名的大象叫“林旺爺爺”,是遠征軍從日軍手裏繳獲來的。似乎說的時候還有些眉飛色舞,如數家珍。於是薩蘇給北宸寫信了,因為她也正在看關於這頭大象的資料。

薩蘇給北宸的信

北宸:

對“林旺爺爺”我準備寫一個長篇給它呢。日本這裏的資料中,對它也頗有描述,甚至提到有日軍騎著它,前往前線給士兵送給養,一頭大象既是可以送幾百公斤的糧食、納豆等東西的運輸工具,也是唯一可以通過庫芒山脈這樣難行地方的交通工具。中間看到猴子還打了兩個下來,作為附加的贈品給前線日本兵。中國遠征軍退往印度的時候,也打過猴子,腥臊不可吃,日本兵遇到同樣問題,是附近村民告訴他們應該把猴子埋在土裏兩天,再吃就變成美味。

甚至還有一個掉隊的中國遠征軍小軍官,被當地長頸族招贅,組織了一個破壞鐵道的大象遊擊隊。

很快,北宸就回信了,似乎有點兒吃驚薩蘇這個大陸的家夥,也知道台灣的大象爺爺。

北宸給薩蘇的信

沒有想到薩也知道“林旺爺爺”。

林旺是我們小時候去動物園時,一定會去打招呼的“爺爺”啊。

從1947年跟著國軍到台灣,到2003年離開,幾乎整整一個甲子,可以說是我們三代人共同的回憶。

記憶裏,圓山動物園旁邊有一個兒童遊樂場,裏面有雲宵飛車、摩天輪、海盜船……爸爸媽媽帶我們去動物園時,會順道帶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耍,看大象,坐旋轉咖啡杯,開碰碰車,吃冰淇淋……“林旺爺爺”可以說是兒時的美好回憶裏,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我們小時候沒有聽過遠征軍的故事,老師不講,課本不提,書店裏關於這方面的書籍,裏面若提到孫立人將軍時,連全名都不敢寫,只寫“孫將軍”。到1987年解嚴後,報章媒體才慢慢地披露這段塵封的歷史。

十幾歲以前,從沒細究為什麽“林旺爺爺”一直是動物園中的明星,享有園裏國寶級的待遇,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我們親昵地喚作“爺爺”的大象,在20世紀40年代,曾一度是二戰中許多媒體報道的焦點。

真奇怪,現在想來,好像那個年代的大人們,集體守著一個秘密似的。

圓山動物園裏的動物於1986年遷址到木柵,寬敞多了,在林旺的“家”前面,也終於掛上了解說牌,上面記載著它的故事。不過,解說牌上把當年所擄獲的大象數字寫錯了,只有13頭大象,而不是40頭。

我記得台灣有一位筆名羅曼的軍中作家,是新一軍第30師的一個士兵,當年他在滇緬戰區冒死渡江,生擒林旺,應該可以說,是將大象千裏迢迢從緬甸送到台灣的歷史見證人。

羅曼曾寫到,當時騾馬大隊從緬甸入雲南,經桂林、南寧等地,大象胃口大,一般給馬準備的糧食只夠大象塞牙縫,這些士兵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從緬甸象奴那兒,學會教大象做一些簡單的表演,例如打滾、下跪、擺耳朵、伸鼻子,就這樣沿途表演,用得來的賞錢買飼料,最後才到了廣州。

最可愛的是,大象運到台灣後,每隔一陣子,羅曼就會帶著兩串香蕉,到圓山動物園給林旺當禮物。

後來搬到木柵動物園,林旺的家大了,和遊客距離遠了,“送禮”也就比較不方便啦。

對了,薩,打個岔,在台灣,我們說去別人家裏做客時,最好不要“空手道,兩串蕉”。(就是兩手空空,什麽都沒準備,只帶著十根光禿禿像兩串香蕉的手指頭啊)這樣是有些失禮的事情。

薩文章裏提到這幾頭大象懂得人類的語言,我想這是真的,因為那些曾經看顧過林旺的老兵來到它面前,叫喚它的名字“阿美”時(林旺在緬甸的名字),林旺的反應很特別,會揚著長長的鼻子,顯得很熱絡,像見到老朋友似的開心。

林旺從圓山動物園搬到木柵動物園的那天,沿途民眾紛紛給予歡迎打氣,那時蠻多人擔心近70歲的林旺會不會受不了搬運上的折騰,結果到了目的地,貨櫃門一打開,林旺就沖到了展示場的壕溝(所幸沒有受傷)……還有林旺在50歲那年動過直腸手術,從此對獸醫非常不感冒,以後只要看到獸醫給他檢查身體,它就要噴鼻涕表示不滿,脾氣倔得很。

林旺,1960,在台北木柵動物園。

林旺還有生日呢,薩,你猜猜看,“林旺爺爺”的生日是哪一天?公布答案:10月31日,動物園估算出來的,其實是刻意放在蔣介石誕辰紀念日,這天是我們那兒的假日,剛好可以讓“林旺爺爺”與民同樂,很多人會在那天到動物園看“林旺爺爺”吃甘蔗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