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 12月12日星期日

聲納監視系統控制室

在諾福克的聲納監視系統控制室,圖象信號越來越難以辨認了。美國根本還沒有可以在深海地帶追蹤潛艇的技術。聲納監視系統接受器主要都放置在淺水阻塞點以及水下狹長隆起地帶和高地的底部。北約國家的戰略就是直接依據這種有限技術水平來制訂的。如果同蘇聯發生大戰,北約國家就會使用格陵蘭—冰島—聯合王國這道聲納監視系統屏障,作為龐大的絆網,這是一種防盜警報系統。如果蘇聯潛艇接近這道屏障,盟國的潛艇和反潛巡邏飛機就會出動搜索、攻擊,並把這些蘇聯潛艇擊毀在這道防線之外。

然而,這道屏障最多只能阻擋一半數量的進攻潛艇,而對那些得逞溜進防線的潛艇,就得用不同的方法來對付。那段深海地帶太寬太深,平均深度超過兩英裏,因此,不能象淺水阻塞點那樣,到處可以放置傳感器。這種情況雙方都可以利用。北約的任務就是要保住大西洋兩岸的聯系,使跨洋貿易不致中斷;而蘇聯的任務顯然是要阻斷這種貿易。在這片廣闊的大洋上,必須到處布滿潛艇,才能控制住眾多可能的運輸線路。因此,北約組織在聲納監視系統屏障以遠的戰略,是配備巨大的護航隊,每個護航隊周圍要配備驅逐艦、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這些護航隊要設法建立一個寬度約為100海裏的保護圈。在這個保護圈裏,敵潛艇不得駛入,如果駛入了,就得窮追猛打,直到把它們摧毀,或者只將它們趕走遠離,不得妨礙護航隊的快速前進。因此,雖然聲納監視系統的目的在於使一大片固定的海洋區中立化,但深海地帶的戰略還是要建立在機動性的基礎上,要有一個活動的保護區,保護這個極其重要的北大西洋的航行。

這是一項完全明智的戰略。但是在現實情況下,這個戰略還無法得到考驗。而不幸的是,眼前這項戰略基本上不起作用。蘇聯所有的A級和V級核動力潛艇早已配置在沿海一帶,最後的一批C級核動力巡航導彈潛艇、E級核動力導彈潛艇和N級核動力潛艇,也都剛剛抵達就位,因此,昆廷海軍中校正在注視著的主屏幕上,布滿的不再是分散的小紅點,而是大圓圈。每個點或圈標明一艘蘇聯潛艇的位置。一個圈代表一個估計位置,這是相據潛艇以所發出的響聲不被眾多正在開動的傳感器探測到的速度行駛推算出來的。有些圈寬度為10海裏,有些達50海裏;如果有某艘潛艇再次在某處被精確地測定,那就得搜索78至2,000平方海裏的地區,而那裏的艦艇又真他媽的多!

搜索潛艇主要是P-3C“獵戶星座”式巡邏飛機的任務。每架飛機都攜有聲納浮標設備,這是從機上扔下的可在空中疏開的主動聲納和被動聲納設備。如果一個聲納浮標探測到某一物體,它就向其母機報告,然後自動沉下,以免落入敵方手中。聲納浮標設備的電力有限,因此探測的範圍也有限。更糟糕的是,它們的補給有限。聲納浮標的庫存已在接近耗盡,十分令人不安,而且它們的經費不久就得削減。此外,每架P-3c巡邏飛機還攜有前視紅外掃描器,以確定核潛艇的熱性能;攜有磁力異常探測器,以確定象潛艇那樣大小的一塊黑色金屬所引起的地球磁場幹擾的地點。磁力異常探測器裝置只能探測一架飛機航道的左右600碼範圍內的磁擾,而且要做到這一點,飛機還得低飛,既消耗燃料,又限制機上人員的目視搜索範圍。前視紅外掃描器大致也有同樣的限制。

因此,那種用來測定聲納監視系統首先探到的目標位置的技術,或用來“清除”護航隊準備通過的一片海洋的技術,根本不能用來在深海地帶進行任意搜索。

昆廷探過身去。一個圈剛剛變成了一個點。一架P-3C巡邏飛機剛剛放下了一個爆炸回聲探測裝置,測出了一艘E級攻擊潛艇的位置在大淺灘以南500海裏。一個小時以後,他們對那艘E級潛艇已經有了一個大致可靠的射擊方案,於是就把那艘潛艇的名字寫在巡邏飛機的馬克40反潛魚雷上。

昆廷吸飲著咖啡。咖啡因一過量他的胃就受不了啦。他想起了他曾為此受了四個月化療的罪。如果要發生一場戰爭的話,這可能就是一種發動方法。他們的潛艇會一下子都停下來,也許就象現在這個樣子,不是偷偷地潛到大洋中去摧毀護航隊,而是在靠近海岸的地方進行攻擊,就象過去德國人幹的那樣……這樣一來,美國的傳感器就全放錯了地方。一旦潛艇停止不動,屏幕上的點就會逐漸變成圈,越來越大,使尋找潛艇蹤跡的任務更為困難。潛艇的發動機只要不發出聲音,對向歐洲官兵匆匆運送救生物資的過往商船和軍艦來說,這些潛艇就會是看不見的陷阱,潛艇就象癌症,就象他剛剛竭力支撐過來的疾病。這些看不見的惡性血管會找個地方蹲下來,然後向外擴散,而在他的屏幕上,這些惡性腫瘤會越長越大,一直要到他派出飛機把它們打掉。但是他現在不能去發動進攻,只能觀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