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電光石火(第2/2頁)

但分裂過程才剛剛開始。

以光速前進的伽瑪射線中,有些當鈈元素還在被沖擊波壓縮時,便已經跑到炸彈殼外。即使是核反應也得花點時間。其他的伽瑪射線開始撞擊二級反應體。大部分的伽瑪射線穿過一層氣雲,後者在幾微秒種之前,還是那些化學炸藥塊,伽瑪射線將這些氣體加熱到任何化學方式都無法達到的溫度。這些氣體是由非常輕的原子所構成,例如碳和氧,加熱後它放出巨量的低頻率“軟性”X射線。到了這個階段,炸彈的運作完全如佛洛姆及葛森所計劃的進行著。

分裂的過程直到十億分之七秒一零點七個搖晃一的時候,事情才開始出錯。

鈈元素分裂所產生的放射線,照射在所謂的“大坑”幾何中心內,包圍在氚氣裏的氘化鋰。佛洛姆把氚氣的抽取步驟留到最後,是基於工程師保守的習慣。氚氣是一種不穩定的氣體,半衰期為十二點三年,這表示一定量的純氚氣在度過半衰期的時間之後,將變成一半的氚氣以及一半的氦三,氦三是自然界中第二輕的元素,其原子核內少了一個中子,因此會吸引經過的中子。只要將氚氣透過一個很薄的鈀元素過濾層過濾後,氦三元素很容易就被分離出來,但葛森不知道這一點。結果炸彈中有超過十五分之一的氚氣,根本就是不對的物質。若是氣體很純的話,後果可能更不堪設想。

在附近的核分裂所產生的粒子密集撞擊下,使得鋰混合物開始收縮。原來這種物質的密度只有鹽的一半,現在已經壓縮成一種金屬狀態,密度超過地球核心的密度。現在開始的才真的是一種核融合反應,盡管不大,也會放出巨量的新中子,也使得更多的鋰原子變成更多的氚原子,後者在極大的壓力下產生核融合反應,並放出更多的中子。這些多出來的中子原本應該打擊在鈈元素塊,以產生更多的阿爾法射線,並至少使原來的核分裂反應的威力加倍。這種方式原本是第二代核武器增加威力的第一種方式。但氦三的出現影響到融合反應,它的存在吸引住將近四分之一的高能量中子,變成對反應一點也沒有用的穩定氦原子。

在接下來的十億分之幾秒的時間內,氦三的存在還沒有什麽影響。鈈元素塊還在增加其反應速率,並加倍其輸出能量,其阿爾法數的增加速率只能用天文數字來形容。

能量現在湧人二級反應體。那些外層鍍有金屬的吸管變成電漿後,向內壓縮二級反應體。只有在太陽表面才能發現的輻射高能,此時汽化了並自橢圓面上反射回來,將更多能量帶向二級反應體?這被稱為Holarum。由吸管束所形成的電漿,向內撞擊在鋰化合物的第二個儲存槽上。就在二級反應體外的鈾二三八鰭片,也形成密度較大的電漿,向內部的真空運動,然後打擊並壓縮在中央容器四周的管狀鈾二三八容器上,這裏面有最大量的氚化鋰。這些力量十分可怕,被撞擊到的東西所承受的壓力,遠比正常星球的核心處還高。但還不夠。

初級反應已經削弱。由於氦三的存在,使得中子數不夠,原來爆炸藥塊的爆炸力量在達到平衡之後,就開始摧毀反應體。連鎖反應有一陣子是達到了平衡,但最後還是無法維持其幾何級數的成長速率;最後兩次連鎖反應的加倍效果完全喪失,而初級反應體原本相當於七萬噸黃色炸藥的總威力,此時被減半又減半,事這只剩下相當於一萬一千兩百噸的高爆炸藥的威力而已。

佛洛姆在環境及物質條件之限制下,已經盡可能設計出完美的武器。一個威力相同的武器的尺寸可能只有這顆炸彈的四分之一,但他對各部分零件的要求不僅僅是足夠而已,他為這顆武器的能量輸出設計了很高的安全系數。甚至於只要三萬噸的威力就足以引發二級反應體的“火星塞”開始大量的核融合反應,但實際爆炸的結果沒有達到三萬噸的威力。在技術上而言,這顆炸彈被稱為“啞彈”。

但這也是一顆威力相當於一萬一千兩百噸黃色炸藥的啞彈。真由高爆炸藥堆起來,可形成一個長高各為七十五尺的立方體,至少要有將近四百輛卡車或是一艘中型的船才載得動一但那麽多的傳統炸藥,絕不可能像這樣有效率地加以引爆;事實上,像這種規模的傳統炸藥要爆炸實際上根本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麽說,這仍然是一顆啞彈。

雖然尚無任何可以感覺到的物理效應離開炸彈殼,甚或卡車之前。炸彈的鐵殼大部分還保持原狀,盡管這種情況馬上就要改觀,而伽瑪射線早已經連同X射線射出車外,但這些是看不見的。三個“搖晃”前還是一千多磅的經過精密設計的金屬物,此時轉變成電漿雲,而可見光還未產生……然而,所有要發生的事情已發生了。在不懂也不在乎其操作者目的之自然法則下,現在所剩下來的只是已經釋放出來的能量的重新分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