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又見猛虎起河東(下)(第4/6頁)

為什麽這麽說?

要知道,關羽的大營在城西,土山和目前的主要戰場在城東偏南,而由於關雲長之前斬殺了武安國,擊退了程武,所以看起來是來的路上,也就是城南這條路的阻礙更少一點,而且路程更近。但不要忘了,袁紹八萬大軍在此,雖然是圍三缺一,可實際上卻是從南面而來,故此城南的營盤格外之大,格外之厚!

換言之,關雲長若是從城南走,萬一趕到於禁身前時因為雨勢漸小而被對方給堵住了,那還是很危險,因為他區區一千人馬穿不過袁紹的大營,並無其他道路可走,最終還是要被合圍,而若是那樣,便是他審正南也不可能真的冒著破城的危險去開門營救;可若是從北路走,雖然堵截的兵力或許更多,但大雨下成這樣,地面泥濘、視野不全,關雲長突破不成完全可以倚仗著兵力靈活的優點從營中縫隙往外竄出,從更外圍繞城歸營的。

更別說,這麽一回頭,必然會讓守在東門的沮授部措手不及,而若是勝的利索,說不定審配還可以主動開東門引關羽入內。

“去做準備!”審正南稍作思索後,也是即刻回首下令。“派一千人往東門後隱蔽,準備開門接應,再讓城頭上的人辛苦一些,盡量往東面集合殺傷!”

城頭上的軍吏不敢怠慢,自然依令而行。

而片刻後的沮授所部,大雨之中好不容易恢復了回來,此時猝然遇襲,也確實是再度慌亂不堪起來。

話說,沮授是個極出色的人物,讓他領兵,決不能算是失誤,但就像曹操第一次獨立領兵時的狼狽一樣,他這種人再聰明再有條理,也是比不上鞠義、張頜、於禁,甚至李進那種臨陣軍事經驗豐富至極之人的,而且他還不能像一些勇將以身作則,沖殺在前。

或者說,他的倚仗,本就在於條理分明,士卒秩序井然而已。

但一場大雨,一場回馬槍式的突襲,卻讓沮公與最為倚仗的東西滑落在地,也讓他陷入到了一個最難堪的境地,甚至於說是危險境地——混亂之中,本就擅長斬首突襲的關雲長也同樣注意到沮授的位置,然後幹脆棄掉城門前的戰鬥,親自向沮授處殺來。

左右軍士紛紛來救,卻被跟在關羽身後的潘璋等人死命隔開。

眼見著一時危急,沮授之子,也是初次從軍的沮皓不由在將旗之下下跪懇求,涕淚相加於雨水之中:“大人何必爭一時之氣?”

“受人恩祿,成人之事,今日若退,有何面目見天下人?”沮授一時氣急,竟然將自己兒子一腳踹開。“再說了,我軍兵馬如此雄厚,戰局也亂成這樣,他區區一千人看似強盛一時,卻只是在以攻為守趁亂尋個退路而已,怎麽可能真就讓他給斬了?!”

沮授的話是對的,就在關雲長嘗試推進到沮授身側之時,忽然間就聽到身後一片歡呼,回過頭來才知道……原來,看到城下關羽所部戰局占優,審配不顧危險,主動打開東門,引兵前後夾擊門前的沮授殘部,順便接應關羽所部入內!

見到此景,關羽也不戀戰,反而即刻勒馬掉頭,準備入城——說到底,關羽從不是個魯莽的匹夫之將,而是個非常實際,非常善於借助環境、工事的將領,那些看起來囂張至極的表現,乃是做好準備之後,用最小代價換來最大收獲的一種表象而已。

就好像一千碰八萬,看似荒謬……但實際上呢?卻是城下作戰本就是一千人最合適,真要是三千人齊出,反而笨重。

同樣的道理,壘土山第一日便強行出征,好像是賭一時之氣,但其實卻是看準了天氣,準備借天威引發亂象,然後從容歸去。

便是眼前,他之所以不顧敵軍厚重兼環城往外的地面泥濘濕滑已經不便馬匹作戰而依舊選擇冒險突襲沮授,本身就是為了造成沮授所部混亂,然後趁機清理東門,以便撤退而已。現在既然有機會全身而退,他自然毫不戀戰。

但是,眼見著東門前專門負責阻敵和看守城門的沮授一部在前後夾擊下瞬間崩潰,然後東門大開,關雲長親自斷後撤軍……然而,未過多久,潘璋剛剛奉命引兵入城,關羽尚在城外斷後,卻有一名袁軍大將不顧一切,在戰場上尋到了關羽,正是渤海高覽高明卿!

話說,高覽與袁氏姻親陳留高氏並無關聯,他乃是渤海豪強之家高氏子弟,而其少年時便好勇鬥狠,浪蕩無行,只是素來景仰自己一位族兄,喚做高衡、字玄卿的人物。但是他這位族兄忽然有一日棄了那種遊俠生活,帶著一些伴當自去投軍了,而且很快,就在當時還是個別部司馬的衛將軍公孫珣麾下隨同出塞,並居然一去不回。

一開始高覽還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後來有族兄伴當回鄉,這才知道,他那位族兄不是戰死,而是得罪了公孫瓚,復又因此牽扯到當時公孫珣與護烏桓校尉夏育之間的私人恩怨,在軍中兩面為難,最後被公孫珣和那個夏育一起給活活逼著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