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漢兵奮迅如霹靂

“可戰!”

公孫珣與董卓、皇甫嵩一起返回到漢軍軍營之中,尚未落座,立在帳中的前將軍董仲穎便換了一張面孔,然後開門見山。“賊軍各懷鬼胎,可一戰而破!”

“不錯。”經此一事,便是之前一直不支持速戰的皇甫嵩都改變了態度,如今其人一臉不屑。“老夫今日也算看明白了,彼輩皆豎夫,便是韓文約也無雄天下之意,不過是打著誅宦旗號,求割據一方,暫且安樂而已。”

豎夫,大概要比豎子高級一點,但也僅僅是高級一點,而能讓皇甫嵩這麽沉穩的人公開嘲諷辱罵,可見對面那些人也確實就是個豎夫的格局了。

“我也是這麽想的。”公孫珣不急不緩,微微頷首,復又失笑看向了賈詡。“怪不得文和當日會離家避禍,也怪不得閻忠寧可自戕也不從他們……這些人除了割據、混戰,又能給涼州帶來什麽?涼州事終究還是要歸於天下事的,換言之,只有重歸中樞轄制一條路。”

三位將軍在前,賈詡只是微微點頭,並未插嘴。

而三將繼續討論了一番,相互交流了一些具體情報,卻是愈發篤定了對面的離心離德與各種不堪之處。

首先,正如董卓、皇甫嵩說的那般,涼州叛軍經歷了數年的反復,早就不是當初因為涼州老百姓活不下去,中上層又屢遭歧視,從而憤然而起的那個局面了……數年的軍事戰鬥以及復雜的內部兼並過程,已經使得叛軍領導層迅速墮落腐化了。

這種腐化不是叛軍個別首領的道德所決定的,實際上據眾人今日觀察,韓遂還是有些水平、城府與策略的,馬騰本人也還保持著基本的樸素道德作風……說到底,這是一種整體制度上的腐化,上面哄著下面,下面捧著上面,大家各有地盤,各有各的想法,無人能作出真正的決斷,無人能真正的左右局勢,整個叛軍組織,宛如一頭失去理智的多頭怪物,只能憑本能行動!

至於說此番叛軍大舉出涼州入關中,其實也正應到了這個問題上。

須知道,如今叛軍主要五股勢力。

其中,王國持有漢陽郡,韓遂據有金城郡、武威郡,李相如本是隴西太守,黃衍本就是酒泉太守,唯獨一個馬騰,本身是扶風人,卻久居隴西,然後以耿鄙司馬的身份持漢陽兵反叛……那麽如何安置馬騰就是個大問題!

大聯合狀態下,兼並是不好兼並的,因為會人人自危。

而且再說了,馬騰也不是吃素的,且不說他本身就帶著州中精銳部隊反叛,其父在隴西為吏時更是因為家貧無奈娶了羌女(馬騰親母),甚至據說馬騰目前長子馬超的生母也是羌人,所以很得隴西羌人部族的擁護……這種實力派,兼並起來怕是要崩壞牙的。

而要給他地盤呢?

是李相如會同意對方回隴西聯合當地羌族,還是王國願意對方領著一支精銳部隊留在漢陽?

故此,思前想後,眾人卻是幹脆建議馬騰回他的祖籍,關中扶風,也就是眼下這個戰場所在。

當然了,這個情況只是決定了叛軍各部的戰意,馬騰是特別主戰,他確實想有一塊地盤;李相如和王國次之,他們確實想把馬騰攆出來;而韓遂和黃衍最是敷衍。再加上所有人都想保存實力,這才導致陳倉久攻不下。

但是,偏偏他們又不能撤軍……因為沒有戰果,手下那些兵頭子不許他們撤軍!

涼州很窮的,關中很富有,大家出來一趟不容易,而且這麽強的兵力聚集在此,到底怕誰啊?總不能浪費了那麽多糧草,最後卻空手而還吧?

也就是在這些人扯皮僵持之時,公孫珣忽然提漢軍五萬,來到了他們跟前。

三將議定,都覺得此戰可行,皇甫嵩與董卓便也不再於軍務上多說什麽……畢竟,如今軍權在公孫珣手中,他們手中不過是一萬步卒,也就懶得多言什麽。反正到時候,估計也就是一道軍令下來讓他們所部跟在騎兵後面攻城拔寨而已,二將俱是宿將,如何會誤事?

實際上,三將隨意坐在帳中,倒是繼續了白日間的那些閑散話題。

“其實想想,若非是南容獻身,這一仗未必如此輕松。”皇甫嵩忽然感慨言道。

眾人多默然,便是董卓也無話可說……須知道,傅南容殉國,不僅僅是他一人之死這麽簡單,這是因為傅氏本是北地郡郡望所在,其人如此激烈,也使得傅氏的態度無可更改。所以,叛軍雖然名義上統一了涼州,卻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北地。

開戰前,那一兩萬所謂離開叛軍北歸的雜胡,其實便是北地郡和隔壁並州西河所在羌人、匈奴人了……沒有一個真正有威望之人領頭,昔日北地太守皇甫嵩又到了對面,他們自然要北歸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