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一意起高樓(上)

到了金秋十月的時候,邯鄲城突然多了一座高樓,此樓的高度遠遠超出周圍所有建築,宛如平地而起一般。

當然了,這個年頭,數月的時間,不可能出現高樓平地起的奇跡。

其實,這裏原本就有一個巨大的建築群,乃是趙王不怎麽用的一處偏殿,後來公孫珣想方設法請對方捐獻了出來,然後還在其中一座最寬闊的三層磚木樓房上又額外添加了兩層半的木制塔樓,並圍繞著這座塔樓進行了大規模改建而已。

一開始剛剛改建完成的時候,還出了一档子事情,說是按照法度,這邯鄲城內不允許出現超過趙王宮高度的建築……這是明文規定,沒法瞎糊弄。後來,得虧是巡縣回來的婁子伯想了個好法子,又給趙王宮中一處較高的閣樓上多加了兩層木架子,讓後者重新超過了前者,這才讓人無話可說。

不錯,這棟原本屬於趙王的偏殿,便是如今的邯鄲公學了。至於那棟格外高挑矚目的高層建築,乃是無慮候家的趙夫人給這個公學捐助的藏書樓!

用趙夫人的話來說,南宮中有東觀,太學中有石經,蔡伯喈府上也有東閣,那邯鄲公學中也自然少不了一座藏書樓……恰好無慮候府中有圖書萬卷,便專門版印了出來,供邯鄲士人、學子共享。

怎麽說呢?

這話剛放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是冷眼旁觀……這不是立場問題,而是真的不信!

你說萬卷就萬卷了?!

當日蔡伯喈之所以名震天下,無人不承認他的才華,還不就是靠拉著小憤青往自家東閣一逛,挑著燈讓對方看看他家中的萬卷藏書?!而你公孫珣一個邊郡出身的世族,哪裏來的詩書傳家?

便是有傳聞說當日蔡伯喈被貶斥之時曾與你不少書,你就舍得拿出來了?!

當然了,趙國土包子的水平也就是如此了,確實不怪他們。畢竟,這年頭信息傳遞的就是這麽慢,而且即便是口口相傳傳到了他們耳中,傳個兩三次也就變了味道……君不見,當日公孫珣以紫綬金印之身來邯鄲,趙平也上來直接表明了態度,那群本地土豪卻依舊得等申氏滅族,然後公孫珣又在宴席上層層許利這才心服口服的跪下了嗎?

所以,他們哪裏知道,當日公孫珣真的是把人家蔡伯喈家的東閣給幾乎搬光了?!

實際上,即便是有些人真知道公孫珣家中有萬卷藏書,也真知道安利號能夠雕版翻印,卻也依舊不敢相信藏書樓中也會出現這麽多書……因為,這種規模的書籍刊印活動是之前絕對沒有的!

沒發生過的事情,即便是有些合情合理,他們也依舊難以想象。

於是乎,當趙蕓命令家中仆婦,按照序列、沿著大街,每人一卷,捧著一式十份的版印圖書絡繹不絕的從自己家中往藏書樓中循環送去以後,邯鄲人宛如瘋狂……當日晚間,魏松便讓自己兒子魏暢親自趕著車從城南趕了過來,甚至連趙王都趴在自家那個搖搖欲墜的木制閣樓上往這邊偷窺!

好學之心,溢於言表!公孫珣已經決定了,一定要上書刺史劉焉,稱贊這位趙王的德行。

而從第二日開始,鄴城、易陽、襄國、汙城、廣平……紛紛來人,後來更是有半個河北的士子、豪族子弟聞風而來。這些人多半是駕車騎馬,甚至於前呼後擁,一下子就將偌大的邯鄲城弄的堵塞不堪起來,嚴重時,車子甚至從邯鄲公學大門前一路排到城外。

而七日之後,邯鄲城中用來抄錄書籍的筆墨紙硯價格都幹脆直接翻了三番不止!

“都說公孫縣君行事酷烈,善刑不善德……可如今看來,又有什麽德行比得上這藏書樓呢?!”

“可不是嗎,剛才進去領號,這公孫令君以君候之身親切問我們姓名,還親自贈送號牌……分明是個謙謙君子!”

“其實如今想來,那申氏必然是魚肉鄉裏過度的無德無行之輩,襄國長更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不赦之徒……昔日謠傳實在是不足為道,也怪不得新任方伯一來,便擺明車馬表彰公孫縣君了!”

“只是可惜,你我不是邯鄲公學的學生,只能按照號牌輪流入內抄錄……聽人說,邯鄲公學的學生有一種特別號牌,可以自由出入,還能借書回家!”

“這倒是羨慕不來,你我都不是邯鄲人,更重要的是你我皆有師傳……”

“卻也不好說,兄台可曾看到今日坐在公孫縣君身旁的那些人了嗎?其中便有安平國名士樂隱樂公……我剛才隱約是聽到,公孫縣君想請樂公留在邯鄲公學中任教。”

“這倒是一條路子啊……號牌後日才能輪到,我且回去修書一封與恩師,一來說一說此地盛況,二來也透露一二邯鄲公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