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另起爐灶(第2/2頁)

俗話說千金在手不若一技傍身,但那是在後世,普通的匠人平時也就打造個鍋碗瓢盆、鋤頭、犁耙。

問題是這玩意一用就能用許多年,而且百姓都沒地耕種,窮的吃樹皮,草根,誰還去找你打造東西。

說到這兒又有人要問了,土地總得有人耕種吧,即使是那些士紳也要打造這些農具吧!

問題是那些士紳均有特權,就像當官的去外地當差住明朝的驛站包吃包住不用付費一樣,這些士紳征召工匠打造器具,也是不付錢的,頂多給碗飯吃。

這還不算。

明朝的工匠實行輪班制度,所有的工匠不論身在何處,每三年要到京城輪班三個月,自帶路費,沒有工錢。

離京城近的到還好,離得遠的坐不起馬車,往往要風餐露宿兩三個月到達京城,幹完活後,還得再走回去,不知多少匠人餓死路旁。

畢竟是祖制,劉鴻漸還以為崇禎要考慮一下,跟諸位閣老商議,結果崇禎連想都沒想,直接著戶部辦理了。

這倒是省了劉鴻漸不少口舌,遂發槍的圖紙已經交給工部幾個月了,至今也沒傳來什麽好消息,想來指望工部的大佬富國強兵是沒想了,倒不如自己另起爐灶。

閣議一直在緊張的氣氛中進行,期間幾位閣老也提出不少明年需要加緊辦理的要事,其中征兵便是最緊要的。

九邊的兵力太薄弱了,幾人商議等南方大批糧食運抵京城,便開始加征營兵,一句話,現在朝廷有錢了。

末了即使是一向對安國候不甚了解的施邦昭也對這個年輕人起了興趣。

“安國候年紀輕輕,便外能禦敵,內能墾田,如今還對工匠感興趣,老夫聽聞侯爺還通醫術?

老夫生平從未見如此能人,是以老夫想問問侯爺師從何人?”

施邦昭半恭維半好奇,常人僅想習得其中一項便要付出半生心血,可這面前的侯爺呢?才剛剛行冠禮不到一個時辰!

這也太恐怖了吧!

“哈哈哈,此不足為外人道也!如果非要說的話,天分、天分!”面前老的能當自己爺爺的施邦昭一番話,把劉鴻漸美的不行。

沒辦法!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啊!

“諸位愛卿辛苦,如此明歲,就有勞諸位與朕共度時艱!”

有了大致的計劃,崇禎也安了不少的心,起身拱手居然行了個弟子禮。

“臣等萬死不辭!”幾位閣老包括劉鴻漸趕忙側身躲開。

幾人行過禮後,便起身打算打道回府,劉鴻漸也是摩拳擦掌的打算回家張羅一番,沒曾想剛走出兩步,就被崇禎喊了回來。

“安國候,你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