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

十一月初旬,太嶽山東面的晉南盆地裏,天氣越發嚴寒,荒野山嶺也已經覆蓋皚皚白雪,溪河都冰封起來。

此時對晉城的圍困,已經進入第三個月。

李秀率部前期在澤州北部掃蕩敵軍,甚至一路殺入潞州境內,但也此時也將兵馬收縮到澤州北部的高平、陵川兩縣,從左右夾峙住澤州與潞州之間的通道,但也並沒有修建大量的營壘軍寨,直接將澤州與潞州之間的通道完全堵死。

樊川河大捷的消息傳來後,孔熙榮率領第一、第二中央行營軍,對晉城也不再團團圍住,特地將晉城北面的通道打開,重點加固晉城左右兩翼的環寨。

然而如此嚴寒時節,兩萬多精壯在晉城西南黑虎嶺修築堰堤、引水渠等事,都沒有停頓下來;這一系列土石工程,就是要確保來年春後,左右數十裏方圓的降雨都匯聚到黑虎嶺北坡的堰湖之後,然後再直接引灌到晉城城下。

烏素大石在戰前沒有將南遷的蒙兀族人撤走,反其道而之,直接將十數萬蒙兀軍民聚集到晉城之中,擺出魚死網破的姿態。

烏素大石顯然並非以為憑借這十數萬蒙兀軍民,真有資格與大梁精銳在澤州境內決一死戰。

烏素大石這麽做,除了拖延晉城陷落的時間外,主要還是寄希望楊元演、楊致堂以及楚國其他不忿淮西並入大梁的少壯派、主戰派們,能夠成功的從南線重創梁軍,從而化解晉南之圍。

樊川河一役,正式宣告烏素大石的如意算盤破產。

孔熙榮在晉城北面打開一條狹窄的通道,讓這些消息順利的傳入晉城,使之在晉城軍民之中擴散開來,就想看看晉城軍民在得知指望楚軍幫他們解圍的希望化為泡影之後,心裏還能剩下多少抵抗意志。

除了削弱蒙兀軍民的抵抗意志外,孔熙榮還是想著促使十數萬蒙兀軍民從他故意打開的缺口往北突圍,計劃將其引誘到澤州北部的荒野間,將這十數萬蒙兀軍民徹底殲滅掉,而不用將戰事拖延到明天夏季。

當然,這些蒙兀軍民即便不往北突圍,戰事拖到明年春後,照既定的計劃,蓄水淹沒晉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策了。

嚴寒的冬夜,十數道黑影從北面接近晉城,之前就以羌笛特殊的音色引起城頭守軍的注意。

用吊籃將潛伏過來的十數人拉上城頭,北城都將宗倍借著火光,看著蕭衣卿枯瘦、被凍得發白的臉,嚇了一跳,趕忙過來行禮:“蕭先生你怎麽親自過來了?”

蕭衣卿年逾六旬,身子骨到底是不比軍中健銳,一路跋山涉水,從梁軍的封鎖線穿過來,是吃盡了苦頭,這時候已經筋疲力盡,這刺骨的寒冷也叫人難以忍受。

他在侍衛的攙扶下,一屁股背著垛墻而坐,靴子叫雪水浸透,這時候身上裹著一層厚厚的毛氈,還禁不住的發抖,聲音打顫地問道:

“思慶跟哲合呢?”

“末將這就派人去告知哲合將軍、蕭將軍。”宗倍說道。

蕭衣卿就在城樓歇了一會兒力,蕭思慶、哲合等晉城守軍都趕了過來,他這時候喝了一碗熱湯,整個人算是稍稍恢復過來。

“你們也都知道梁楚兩軍在樊川河打過一仗了吧?”蕭衣卿問道。

“梁軍射箭書進城來,末將以為其意在蠱惑人心,未予理會,也嚴禁將卒私傳其事。”哲合作為蒙兀近十年崛起的年輕將領,也是蒙兀十三翼部的貴戚子弟,幼年曾隨蕭衣卿學習兵法以及漢家經典,目前也是南院核心將領之一。

軹關陘一役,哲合其部傷亡最為慘重,之後被委派到晉城來,擔任澤州刺史。

蕭思慶則是在陽城失守之後,被派過來率部加強晉城防禦的。

他們最初的作戰意圖就是要將晉城守到明年夏季,也斷定楚軍在吞並閩地之後,國內情緒狂熱,應該會趕在明年春夏之前出兵,而只要楚軍進攻淮西,梁軍就必然會不戰而退。

誰能想象梁軍投射箭書進來,說楚軍輕舉妄動,受到重創?

哲合、蕭思慶不是完全不相信箭書所述的內容,但在這種情形下,他們除了嚴禁將卒私傳其事,還能做什麽?

“箭書拿過來給我看看……”蕭衣卿說道。

每天都要上百封箭書射入城中,言語簡練,甚至還附有圖像,叫絕大多數目不識丁的兵卒看了也能大體猜到什麽意思。

哲合隨身就有幾封不同式樣的箭書,取出來給蕭衣卿一閱。

蕭衣卿看過箭書,並沒有什麽虛誇,也許梁軍壓根就不用虛誇什麽。

以一萬兩千兵馬,主動跨過樊川河,以絕對的優勢、毫無波瀾起伏的擊潰近楚軍自以為精銳的近三萬兵馬,就已經足夠震撼人心了。

“楚信王楊元演十月上旬確實試圖進攻淮西,但在樊川河一役遭受到重挫,楊元演於斯役也受箭創,被部下拼命搶回才沒有殞命戰場。目前楚軍有噤若寒蟬,其在長江沿線雖然還部署十數萬兵馬,但短時間內不要想他們能有再攻淮西的膽氣。而司馬氏此時絕口不再提投附楚國之事,已經從楚州將幾名秘使撤走,我懷疑司馬氏甚至都有可能已秘密遣使去了洛陽……”蕭衣卿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