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

楚州軍在樊川河東岸被殺得大潰的消息,很快傳到金陵城裏,仿佛一塊巨石砸入湖泊,掀起驚天的波瀾。

金陵城一處不起眼的茶肆之中,一大群市井之民驚慌失措的議論著最新的消息。

“楚州軍敗了!”一個身穿青色襖袍的中年人,坐在窗前,帶著惆悵跟震驚的神色說道。

就在數天之前,這座茶肆所坐的茶客,滿心熱議的都還是期待朝廷盡快出兵,與楚州軍一起收復淮西、重振大楚軍威,甚至還有不少人嚷嚷著要去從軍、報效朝廷,卻沒有想到才短短數日,就有一大盆如此冰寒的冷水當面潑來。

“怎麽可能,梁軍在東線滿打滿算就兩萬兵馬,其中還有大量兵馬堆積在北岸的棠邑城裏,能用多少兵馬與楚州軍相戰?信王也是大楚開國以來有數的悍勇大將,哪裏會這麽輕易就敗了?”有人還是難以置信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質疑的聲音也顯得尖銳。

金陵城內的市井之民住在皇城根上,到底不是鄉野村夫,耳濡目染,即便是敗夫走卒,對當今天下的形勢多多少少都還能吹上幾句。

“我還能騙你不成?楊阿四就在高郵北面的村莊裏販賣鴨崽,親眼看到楚州軍被殺得跟狗一樣到處逃竄——楊阿四還被亂兵搶走好幾緡錢,肩上被砍了一刀,僥幸逃了一命回金陵來。”市井之間流傳的都還是小道消息,但有些小道消息由不得人不信。

“信王就這麽不經打,梁軍真就這麽厲害?”這段時間金陵城裏,可是有不少人到處都宣揚信王楊元演的武勇及能征善戰,此時的消息未免反差太大了一些。

“當年梁主糾集一群手無寸鐵的奴婢,就能跟信王打了一個旗鼓相當,想想梁軍這些年在北面跟東梁軍、蒙兀人打了多少場仗,豈是差不多十年都沒有怎麽經歷過戰事的楚州軍能比?聽說信王他本人都被射下馬,虧得身邊有幾個忠義勇卒,保護他逃回東陽城,要不然他的性命都要丟在戰場上不說,淮東都要被梁國奪走。”茶肆裏的茶客清閑者居多,也有人消息來源比較接近上層,這時候也忍不住參與進來議論。

“那梁軍也不能這麽厲害啊?”還是有人不敢相信楚州軍會敗得這麽慘。

“聽說梁主自幼就得神人傳授異術,功夫蓋世不說,還能造種種器械,這些年就沒有吃過一回敗仗。”

“那梁軍現在打到哪裏了,已經將楚州城奪下來了嗎?”

“不知道怎的,梁軍打到東陽城下就突然撤走了,都沒有攻打東陽城。”

“這是怎麽回事?”

“誰知道啊,希望老天保護,梁軍不會集中兵力來攻打金陵就好了……”

長信宮的正殿之中,氣氛壓抑得仿佛有沉重的鉛塊壓在眾人心頭之上。

東陽縣令李朝慶乃是朝廷委任的命官,沈漾得知楚州軍戰敗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將李朝慶喊到金陵,諸參政大臣才得以更詳細的知道樊川河一役的詳細過程。

樊川河一役,楚州軍在東陽縣以西,實實在在投入逾兩萬六千多戰兵,卻是前後分四次被梁軍各個擊破,最終有近一半將卒在攀川河兩岸的戰場上被擊斃或被俘虜,僅剩不到一萬四千殘兵、傷兵,逃入東陽城。

梁軍傷亡不詳,但預計不超過四千人。

也許可以說是戰前準備太不充分,也許可以說過於輕敵,完全沒有料到梁軍會第一時間跨過樊川河打反攻,也許可以說信王太過草率,第一時間就被射下馬,以致錯過最後反敗為勝的機會,然而有一點是大殿之內誰都不能否認的。

那就是梁軍的戰鬥力,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強得多。

又或者說他們所自以為的楚州軍精銳,這些年戰鬥力下滑得比他們所想象的還要厲害得多。

梁軍戰鬥力的強,也是體現在多方面。

近一半梁軍將卒皆穿新式板甲,刀砍不穿、箭射不透,卻要比傳統的全覆式紮甲輕便許多;除了當年在突襲鰲島時的大型床子弩外,梁軍裝備大量的單兵戰弩,射程極遠、鉆透力極強,信王楊元演想率部精銳突襲梁軍的中軍要害,就是被這種戰弩狙射落馬,隨他沖鋒陷陣的兩千余銀戟衛精銳,在這一仗中折損過半。

當然,梁軍小股兵馬作戰能力極強,這使得越是復雜的地形,梁軍的優勢越為顯著。

楊元演戰前甚至都沒有預料到趙無忌會第一時間率梁軍主力殺過樊川河,各方面的應對都顯得倉促而無序;梁軍在看似混亂的戰場之上,兵馬進退的節奏要縝密、有序得多,顯然梁軍在指揮體系上要遠遠強過楚州軍。

想想也是悲哀,像曹霸、李磧這些人曾幾何時都是大楚的勇將,此時卻都成為梁軍的先登之卒。

聽李朝慶絮絮叨叨的說及樊川河一役的諸多詳細情形,諸大臣臉色都很難看,沈漾也是佝僂著枯瘦的身子,坐在繡墩上,緊抿著幹裂、沒有血色的嘴唇,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