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

不計京畿諸縣,金陵城在逆亂之前,便有著逾四十萬丁口居住,有宗室子弟、世家宗閥子弟、有朝臣及侍衛親軍、禁軍將官家小,有商賈平民,更多的是侍候權貴的奴婢;極盛之時,僅宮裏的侍宦宮女就高達一萬六七千人。

金陵逆亂,不計其數的人或死或逃離他鄉,又有十數萬奴婢或文臣武吏的子弟家小為安寧宮叛軍脅裹渡江,延佑帝收復金陵城時,城中人口一度僅剩七八萬人。

這些年金陵說是恢復了元氣,宮裏所用的侍宦、宮女也有五六千人,但相比金陵逆亂之前,人口規模還是縮減了近一半。

這也就使得偌大的金陵城裏,使得縱橫交錯的街巷之間,到處都是荒廢的宅子。

西柳巷深處,一輛馬車在炎熱的下午,停在一棟荒宅前。

太陽火辣辣的照射下來,除了三五個跟死了一般的乞丐,蜷在稍稍陰涼的墻角、樹蔭下,整個巷子都看不到一個活人經過。

身穿便袍的周元走下馬車前,警惕的往巷子兩側看了兩眼,才先跳下馬車,先走到門檐下,推開虛掩的院門,身子先閃了進去;過了片刻,就見須發皆已霜白、腿腳卻顯得比周元還要利落的李普走下馬車,進入荒宅之中。

馬車轔轔的駛出巷道,似乎巷子裏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荒宅之中,一名身體頎長的青年身穿衲衣,手裏拿著一根竹竿,赤腳坐在長滿雜草的池塘邊——衣衫破爛、篷頭垢面,但此時卻不掩他偉岸的身姿。

周元與李普走進來,青年回頭看了一眼,示意他們在池塘邊的泥地上坐下來,說道:“你朝沈漾、楊恩皆請楚帝準韓謙的折子,也是料定韓謙有違名法這麽急著立侯世子,他隨時都有可能親率大軍北上,而棠邑連日擴編兵馬,但除了東湖、歷陽等中樞之地皆用精銳駐守外,其石梁、義陽、淮陵以及龍潭等地,兩萬駐軍多為新編,三萬精銳連同水軍主力皆在壽春、霍邱集結。陳州南部的梁軍也在殷水搶修涉水驛道,韓謙統軍北上,可能就是十天之內的事情——昌國公與周侍郎,還沒有說服李知誥有所動作嗎?”

李普蹙著眉頭,與周元也是大咧咧的坐著燙熱的泥堤之上,說道:“不僅知誥那邊還想再等一等,長風、阿秀都不主張草率行事……”

“再等一等,怕是黃花菜都涼了,”青年哂然笑道,“現在李知誥、李長風、李秀都不重要,我就想知道昌國公可有下定決心了?”

“朱裕與韓謙聯手,並沒有那麽好對付,即便是韓謙率部從陳州增援汴京,勝負依舊是五五之數。我估計在韓謙手裏吃過太多虧的徐明珍,此時也還在猶豫著,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吧?倘若徐明珍都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那我們又怎麽能知道,你們千方百計的慫恿襄北軍謀蜀,目的不會是要將棠邑軍的主力拖在淮河南岸吧?”李普他也沒有那麽傻,沉聲問道。

“先生說韓謙乃江淮之異數,我初聽這話心裏多少還有些不屑,卻沒想到你們一個個都對他如此投鼠忌囂,看來先生所言真是不假啊,”青年笑道,“你們覺得徐明珍此時或許還有回頭的機會,但問題在於,韓謙率三萬精銳北上之前,徐明珍敢回頭嗎?又或者說,韓謙、朱裕此時會以什麽條件接受徐明珍回頭?徐明珍舍得徹徹底底的放棄兵權,將身邊最後的徐氏血脈都交出去為質,換一個回頭的機會嗎?而韓謙一旦率三萬精銳北上,昌國公不會覺得韓謙不打下徐明珍此時分兵掌握的太康、拓城等城,不將陳汴驛道的東翼保護好,就敢冒著後路被斷的危險,率三萬精銳去助韓元齊守汴京城吧?徐明珍與韓謙之間,完全沒有信任,對徐明珍而言,要麽直截了當的向棠邑繳械投降,要麽就等著韓謙率部北上跟他先打第一仗,換作昌國公是徐明珍,會做怎樣的選擇?”

“對徐明珍而言,依舊是襄北軍先動,他再動,才能最大限度的減輕壽州軍將要承受的壓力,”周元說道,“周某倒想問一問,襄北軍為何要先動?”

周元這時候也是越發確認蒙兀人到底還是怕韓謙孤注一擲的率部進入河淮參戰,雖然他們也迫切想得到蜀地,但細想棠邑這些年崛起的歷程,面對孤注一擲的韓謙,誰心裏能不發虛?

“襄北軍當然沒有先動的理由,所以先生與我,都沒有跑到李知誥跟前去徒費什麽唇舌,周侍郎與周指揮使兄弟二人,似乎也沒有先動的必要。又或者說,呂輕俠此時的心思跟沈漾、楊恩以及楊致堂他們一樣,心裏都巴望著棠邑軍北上跟我們拼個兩敗俱傷呢。等到棠邑軍真跟我們打了一個兩敗俱傷,襄北再謀蜀也就沒有那麽多的顧忌了,即使與淮東、壽王府及鄭氏相爭,怎麽看最終也是襄北軍的贏面更大呢,”青年笑著問道,“你們一個個是不是都這麽好算計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