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

之前接連不斷傳遞回來的信報,所記載的消息總是有限,韓豹、王轍、霍厲他們回來,韓謙當然要將他們找過來,更詳細詢問他們此行的所見所聞,以便能對河朔及中原戰局形勢的發展,能有更直觀的印象。

郭榮、馮繚、林海崢、馮宣、趙無忌、韓東虎、奚發兒等人,這時候也都放下手頭的事務,圍坐過來,聽說韓豹他們說起沿途看到蒙兀騎兵的軍容,也都禁不住動容。

此時在河朔地區冰雪消融、春雨綿綿的時節,騎兵能快速推進,也意味著後勤保障能力的強大。

這一聊不知不覺間暮色降臨,韓謙便讓人安排晚餐,留韓豹、王轍、霍厲他們連吃連談。

目前兵馬規模日益擴大,像韓豹、霍厲這樣梟勇善戰,又有頭腦的武將,乃是軍中急需,韓謙還是要安排他們到軍中任職、統領兵卒。

此外,韓謙這次決定要在軍情參謀司正式成立一個部門,專司對中原及河朔腹地的情報進行系統的搜集,或者說將這部分之前做得不夠深入、全面的工作獨立出來進行加強。

而後續對雲和公主、沈鵬、趙慈等人看管、移交,也暫時並到這個部門處置。

這個部門由王轍以參軍事銜主事,接受奚發兒的領導。

王轍之前在棠邑享受的侍遇不低,但那些都是虛的,更像是一個高級侍從,平時有什麽事情交待下來,便負責處理一下,沒有實權,手下也沒有固定的人手調用。

就算是王樘去給孔熙榮當副將,實際上也是參贊軍務之職,地位不會比統領一都兵馬的副都虞候更高。

而王衍能直接到潢川任縣令,那也是王衍在他們幾個人當中閱歷最豐、年齡最長,今年都三十六歲了。

王轍到這一步才算是真正進入棠邑將吏的核心圈子之中,不提對中原地區情報搜集的意義,僅憑這次初戰告捷的戰果,誰都清楚這個即將新成立的部門不會是可有可無的擺飾。

用餐時,韓謙記得韓豹在最初傳回的信報裏,有提及途中收編兩名逃兵,便在閑聊時問了一聲。

雖說張士貴、張士民有逃營的劣跡,但除了他們本身就是膽大心細、氣力極壯之人外,這四五個月來,韓豹親自帶領他們,傳授他們拳腳刀弓、軍情刺探潛伏以及旗令軍隊指揮等事,成長極快。

韓豹心想以後即便他能將他們留在身邊,也需要從頭從普通兵卒幹起,後續還需要建立戰功才得提拔升任,當下便壯著膽子,替他們說了不少好話。

王轍也想著將這兩人討過去。

軍情參謀司新設立部門,會將之前負責這一塊事的人員都劃進去,但之前對中原及河朔腹地的潛伏、刺探工作做得遠遠不夠,才會在年前臨時將韓豹、石如海等人抽調出來派去河朔。

目前在中原及河朔地區,僅有十數人就地潛伏下去,嘏韓豹、石如海、霍厲等人完成這一次的任務,返回淮西,還是更想著能有機會統領兵馬沖鋒陷陣。

王轍後續還要挑選新的人手潛伏到中原及河朔地區,負責刺探、聯絡等事,張士貴、張士民是兩個極合用的人手,他怎麽都要爭取。

“他們能跟著去河朔刺探情報,便功罪相抵,後續的功績,還是要給他們敘上,至於他們去哪裏,你們還是要問一下他們自己的意見……”韓謙說道,他這也是要司軍監對張士貴、張士民網開一面,減免逃營的懲罰,直接提拔到合適的職位上任用起來。

當年的家兵子弟、奚氏子弟、匠師子弟都陸續成長起來了,軍中這些年也一直積極的培養基層將吏,使得韓謙在水師主力覆滅於洪澤浦之後,就能直接從敘州抽調大量的將吏,組建棠邑軍。

不過,棠邑軍擴張太快了,短短兩年時間,兵馬從最初的一萬兩千余眾,擴編此時的六萬余眾,相當擴大了五倍;基層武官的需求規模也就相當於擴大了五人。

除了軍隊之外,棠邑在淮西統轄的縣,從最初的棠邑孤城增加到現在的二十五個,後續還要考慮在巢州城外恢復兩個縣的設置,差不多就是當年天佑帝任淮南節度使時起家的地盤了。

而要打破依賴於世家鄉豪治理地方基層的傳統,每個縣就還要設立六到八個鄉,全境差不多有近二百個鄉巡檢司。

縣鄉衙司都需要制置府直接委任官吏,韓謙才能確保他的意志真正的貫徹下去;而僅這一點就至少需要四到六百名有處理地方事務經驗的吏員。

因此,只要有機會,韓謙都會積極從基層選拔人才。

至於逃營之罪,在其他軍中或者是需要殺之以震懾其他將卒的死罪,但在棠邑軍則會依照後果嚴重程度的不同,施以不同程度的征罰。

當然,最嚴重的逃營也會判處斬首,而張士貴、張士民兄弟二人,原本就是俘兵,思歸逃營,同時在逃營過程中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即便是逮住,也是處以為期三年以下的役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