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

韓豹、霍厲、王轍押送雲和公主朱汐、沈鵬、趙慈三人渡過淮河,進入棠邑轄防區內,已經是四月初旬。

氣溫雖然還沒有炎熱起來,但整個江淮大地進入初夏時節了,雨水也額外充沛,淮河之上水勢浩蕩。

南岸前朝時所修築的土堤早就荒廢掉了,韓豹他們渡過淮河,只看到浩蕩水澤中星星點點的殘斷土堆,還依稀能看到舊日長堤的影子。

這才四月初旬,還沒有正式進入雨季,眾人打聽之下,才知道前些天連著下了好幾場大暴雨,以致造成在春末夏初的此時淮河南岸已洪水泛濫的情景。

此時壽州軍除了溫博所部被圍困羅山城之外,其他兵馬則相繼放棄光、霍、壽等州的中南部腹地,全線撤到緊貼淮河南岸的期思、霍邱、壽州等地,也有部分兵力撤到淮河北岸,占領潁、譙兩州。

現在梁國腹地一片混亂,不要說壽州軍在被迫收縮防線、讓出霍、壽中南部腹地之後,有迫切解決軍資糧秣的需求,就算是此時能守住淮西、糧谷充足,此時出兵占領潁、譙等梁國南部地區,在梁帝朱裕平定叛軍之後,他猶可以辯稱是鞏固譙、穎等兵力空虛之地的防務,防止叛軍南下。

最後讓不讓出潁譙等地,還要看中樞兵馬強不強壯呢。

棠邑制置府左右兩軍在接管包括濠州、霍州中南部及壽州中南部以及光州東部的樂安、潢州等總計十二個縣之後,並沒有立即出兵對淮河南岸尚在壽州軍控制之下的壽州、霍邱、期思、鳳台等軍事重鎮發動進勢,但收獲已足稱豐碩之極了。

這一次,從根本上來說是梁國發生嚴重的動亂,棠邑收復淮陵、臨淮等十二縣可以說是不勞而獲。

而即便壽州軍陣腳大亂、倉皇而撤是必然之事,但韓豹、霍厲、王轍等人的功績已經可以說是相當耀眼。

且不談他們數人的功績,對河朔及整個中原地區的影響有多深遠、巨大,僅對此時的棠邑軍而言,要沒有他們及時將準確的消息傳回來,臨淮、鐘離兩座瀕臨淮河的城池,此時極可能還在壽州軍的控制或河津軍的控制之下;同時,韓謙也不可能會搶在襄北軍之前,使孔熙榮率部先接管樂安、潢川兩城。

也許在地域廣闊的淮西地區,韓謙經營好淮陽山東北坡及北坡,就已經占據居高臨下的地利優勢,不必在於三四城池的得失,但多控制四座城池,更重要的意義是四城附近逾二十萬丁口,從此成為棠邑制置府統治的民戶。

在地廣人稀、到處都是荒蕪土地的淮西,人口遠比多占兩三百裏地重要得多。

目前霍、壽兩州北部瀕臨淮河的地區,還在壽州軍的控制之下,徐明珍也利用左樓船軍控制淮河中上遊水道的優勢,強行迫使這些區域的民戶遷往淮河北岸的潁譙等地,差不多能將沿岸逾二十萬丁口遷走,但棠邑這番不勞而獲,新增丁口猶超過五十萬,實際使得棠邑制置府在淮西控制的軍民規模直接翻了一番,首次超越淮東、襄北,居北線三鎮之首。

整個三月,棠邑左右兩軍及都政司都高度運轉起來,忙著進行各項接管之事。

韓豹、霍厲他們渡淮之前,就與棠邑的斥候兵馬接觸上,渡過淮河之後,直接由一隊兵馬護送他們趕往壽東。

壽東位於壽州東南七十裏處,南距巢州城一百四十裏,北距壽州軍此時控制的另一座淮濱城池鳳台四十裏,目前韓謙將牙帳設此地。

無論是後續進攻壽州、鳳台等城,亦或是將壽州軍壓制淮河沿岸不得南下,壽東都是棠邑軍這一階段優先要經營好的軍事重鎮。

壽東縣是徐明珍為安置受安寧宮脅裹渡江民眾所置,建城選址較為倉促,但有從鳳台往巢州的馳道穿城而過,北側有條十數丈開闊的清澗河。

清澗河源出淮陵境內裏的鳩山,往西流入北淝水河,再入淮河,算是能與淮河、淝水相接的水運河道,但問題在於此時淮河中上遊水系都還在壽州軍水師的控制之下。

淮東那邊不開放邗溝水道,棠邑水軍的戰船還被限制在長江水系之內,駐紮在壽東的兵馬,此時還要額外防範左樓船軍的戰船,會從清澗河的上遊襲擊過來。

低矮的城墻夯土而築,僅有七八尺高。

雖然築成才年余,但城墻外側面已有裂痕露出,可見壽州軍當初築壽東城有多倉促、物資有多緊缺,這道城墻都沒有認真的下力氣夯實過。

韓豹他們進城時,看到有成百上千的役工,正在單薄的城墻外側,堆土加築馬面墻;而在南側城墻外側,已經著手覆蓋一層約有三尺厚的城磚。

城中建築主要還是遷徙民戶所搭建的簡陋窩棚,但也有好幾處開闊地清理出來,正建築磚房——清澗河面上搭建了浮橋,只要浮橋不被摧毀,左樓船軍的戰船就被限制在浮橋的下遊,棠邑軍卻也征用一些小型的漁舟從上遊鳩山等地開采煤炭,運抵壽東燒制石灰、青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