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

李遇的遺願是就地安葬於廣德城外的山嶺之間,信昌侯李普及李秀最終還是派人到廣德城,與姚惜水、雲樸子等人一起護送其父李遇的靈柩到四田墩。

李普、李秀打算在金鐘嶺擇一靈穴安葬李遇,此時天氣還頗炎熱,回洪州的道路不知道何時能打通,只能暫時葬於異鄉,或許等過上幾年,再將遺骸取出,遷葬回洪州。

八月十二日,已經是赤山軍攻陷郎溪城的第六天,也是李遇入土安葬的前夕,馮繚與袁國維趕到四田墩來吊唁。

張平、袁國維將與顧芝龍及宣州諸家談判之事交給韓文煥、韓道昌之後,不僅他們很快就離開宣城回到郎溪,韓鈞昨天也得以從宣城脫身,這次一起到四田墩來。

除了憑吊李遇外,韓鈞更主要還是帶著富陌、周元和二人過來見信昌侯李普,商談顧芝龍及宣州諸家投效嶽陽的事情——不過韓鈞心裏懷著怨恨,沒有進郎溪城,更沒有去見韓謙,而是與富陌、周元和在郎溪城東跟馮繚、袁國維會合之後,直接往四田墩而來。

韓謙是兵多將廣,但論及在嶽陽的地位,信昌侯李普還是要比韓謙略高一頭。

而即便不提韓謙擅攻郎溪城這事,顧芝龍及宣州諸家在韓文煥、韓道昌之外,也都更願意與信昌侯李普談判。

韓謙他也更願意藏在幕後,希望由李普來主導更為具體的招攬議和的事情。

此時想想,信昌侯李普作為宣慰聯絡使,就有招攬納附之權,韓文煥、韓道昌千裏迢迢從嶽陽趕過來,本身就頗為多余,只是誰事前能聯想韓謙會心狠手辣到用其叔、其祖為餌這事上去?

四田墩雖說商埠繁榮,但早初以許家集為核心,加上四周的村寨,棲息繁衍也就兩三千人。

秋湖軍南撤,也帶著兩萬多溧水縣民擠入四田墩。

秋湖軍攻占四田墩還不到一個月,之前所繳獲及攜帶的糧谷還沒有耗盡,兩萬多溧水縣民日子都還熬得過去,許家集之內,諸家子弟都還能敷粉著翠、衣冠整飭,看上去有一種畸形的繁榮。

“侯爺與李都將真能吏也,竟然將小小的許家集整治得井井有條,非常人所能也。”李秀、姚惜水出寨迎接眾人進許家集寨,韓鈞看到寨子裏的一幕,忍不住誇贊道。

韓鈞過來後,就直接進了廣德寨,還沒有到界嶺山東南麓位於金鐘嶺與懸腳嶺之間的四田墩來,走進許家集,看到寨子裏人頭攢動,兵力進一步擴充到五千人規模的秋湖軍兵容整飭,心想秋湖軍怎麽就沒有拼殺一把,叫所有的風光都被韓謙這雜碎奪走?

面對韓鈞的誇贊,李秀多少覺得有些刺耳,心想以郡王府的底蘊,要是連一座寨子都打理不好,豈非臉都丟到姥姥家了?

李秀僅僅是目無表情的在前面帶路,說道:“韓典軍及諸位大人,請往這邊走。”

姚惜水於嶽陽留在太妃身邊伺候,韓鈞又是慈壽宮侍衛副統領,接觸頗多,心裏知道韓鈞誇贊信昌侯與李秀等人治理許家集有方,並無譏諷之意,只是更不願意承認赤山軍的赫赫武功而已。

是啊,事前誰能想象韓謙帶著一群泥腿子竟然能擋住宣州兵及楚州軍的進援奪下郎溪城呢?即便赤山軍在三個戰場上的傷亡極為慘重,但從今往後誰又敢忽視赤山軍的存在?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好幾天,姚惜水都還沒有能從深深的震驚裏恢復過來。

曾幾何時,韓謙雖說名聲鵲起,但即便是更清楚荊襄戰事及削藩戰事內情的人,也都更傾向認為韓謙更擅長心機陰深的謀算,更傾向認為韓謙缺少身為一軍之帥的雄渾氣魄,在攻陷郎溪之前,沒有人覺得不過是烏合之眾的赤山軍真正能有攻克堅城的實力。

甚至從韓謙征召奴婢入伍,與世家門閥為仇的那一刻起,姚惜水總覺得韓謙再如此跋扈囂張下去,總有一天會栽一個大跟頭,但她這一次又不得不失望了。

當然,在攻陷郎溪城之後,姚惜水內心更期待韓謙會恃功自傲、得意忘形,期待他對世家門閥的態度能更跋扈、強硬,卻沒想到韓謙在他最應該張揚、最應該跋扈的時刻竟然知道收斂起來了。

姚惜水心裏籠罩著巨大的陰影,擔心大楚的局勢繼續發展下去,一直都處於韓謙的引導之下,大哥還有沒有可能取代楊氏成為江淮雄主,更不要說有朝一日能統兵北伐,將梁帝一族挫骨揚灰、報當年的血仇了。

……

……

“張平張大人他人呢?”在李秀、姚惜水將馮繚、袁國維、周元和、富陌、韓鈞等人領著迎進靈堂側面的偏廂房裏,李普以為韓謙那個殺千刀不會出現,但張平怎麽也該到四田墩來吊唁兄長。

姚惜水隨李秀出寨迎接馮繚、韓鈞等人就甚是困惑,心裏想著義父張平乃是殿下及嶽陽正式委到赤山軍的監軍使,韓謙不願露面,也該是義父代表赤山軍參與接下來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