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

“明明用我們的兵馬,為何讓他們主導去打溧水城?”看著信昌侯李普帶著高紹、張平去商議具體攻打溧水城的方案,馮翊頗為不解的問道。

大量青壯奴婢來投軍,高紹率赤山軍兩營兵馬過去,滿編逾兩千人,這邊剛獲大捷,聲勢正隆,攻打溧水城乃是乘勝追擊、擴大戰果,斷沒有必要將主動權拱手相讓。

更何況溧水城裏的物資,特別是兵甲戰械,不會比尚家堡稍少,都是赤山軍所緊缺,誰主導誰就獲得戰利品的分配權,在這上面實在沒有必要跟李普他們客氣。

再說信昌侯李普這些天,沒有少給這邊臉色看啊。

韓謙袖手站在堡墻之前,看著正從茅山南麓往南轉移的老弱婦孺,幽幽說道:“問題不在打下溧水城難不難,也不在哪邊出的兵多或少上,實際上是赤山軍色厲而內荏,這一仗已經是極為冒險,更沒有辦法一直扛在前面打硬仗——李秀、李磧乃浙東郡王府裏青年一代的代表人物,急欲建功,等他們打下溧水城後,僅以李遇的名頭便能替我們分擔不少壓力,何樂而不為?”

赤山軍就兵馬規模而言,會像滾雪球般越來越龐大,但帶來的問題及隱患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說到底赤山軍之中的老卒以及經過系統培養的基層武官太少。

金陵事變後,信昌侯李普將桃塢集兵戶及永春宮莊戶官奴所有能戰的適齡男丁都集結起來,也只有七千兵馬而已,靜山庵一戰,被楚州軍用作誘餌,傷亡太過慘重,之後又由於缺醫少藥,韓謙接手時,就剩三千戰兵。

韓謙從敘州調來三百武官,加上龍雀軍回歸的精銳將卒,韓謙手裏能戰老卒及武官,加起來也就三千五百人左右。

然而,他們為攻尚家堡,以及前期攻克寨堡,前後逾兩千六七百人的傷亡,其中超過一半都是老卒承擔下來。

赤山軍能戰的精銳老卒及武官,加起來也就兩千人出頭一點;此外,也就五百多的傷病老卒。

這也虧得楚州軍沒有敢將精銳都押上來攻他們的側翼,要不然的話,他們即便最後能勝,也是勝得極其慘淡、淒涼,勝得遍體鱗傷。

目前他們順利打下尚家堡,是又緩了一口氣,受此聲勢鼓舞,赤山軍的規模或許能在極短時間內膨脹到兩萬、三萬甚至四五萬,但精銳老卒的成長卻需要時間。

到時候將僅有的這麽點老卒、武官分攤出去,結果只能使赤山軍每一部的兵馬,戰鬥力都會嚴重下降,但是還必須派出武官、老卒,要不然成千上萬的投軍奴婢,連基本的營伍都沒有辦法編成,更不要談其他方面的約束了。

以往楚州軍與安寧宮呲牙相視,都不想騰出手來收拾赤山軍,給對方有可乘之機,但尚家堡陷落之後呢?

赤山軍壓根沒有辦法停下來,既沒有時間淘弱留強,更沒有時間去操練新卒、培養新的武官。

那麽多奴婢拖家帶口來投,赤山軍要是短時間內擴張四五萬兵馬,所附庸過來的老弱婦孺便要有逾三十萬之巨,接下來他們就必需要安排分散就糧。

他們之前收存來的糧谷,也只能勉強維持一個月的供應余量而已。

打下尚家堡,收繳近兩萬石糧谷,看似極多,但收編尚家堡的奴婢之後,赤山軍兵馬及婦孺規模也進一步膨脹到十二萬人,這次所收繳的糧谷,平攤每個人的頭上,也就不到十五六斤糧谷、半個月的口糧而已。

倘若集中跑到一個地方,就將這個地方的存糧吃光吃空,然後再換下一個地方,那只會將一個地方接一個地方的生產體系徹底的摧毀掉,產生更多的流民、饑民,到時候看似人馬會像雪球一樣,極劇擴大到上百萬之多,但也是一個隨時會爆炸、隨時會分崩離析的雪球。

而一旦分散出去就糧,赤山軍需要照顧的面,就會變得又散又雜,暴露出來的破綻,也會越來越多。

他們此時集中力量,是能攻下尚家堡。

一旦分散出去,而對立面的世家門閥因為與赤山軍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對立、越來越尖銳,其內部必然會更加凝聚起來,到時候他們還能一直打勝仗,不暴露一絲破綻嗎?

而露出一絲破綻,就算楚州軍與安寧宮沒有動靜,到時候又會有多少恨他們入骨的世家門閥,會撲上來嘶咬?

有史以來,王朝末年的底層起義從來都是聲勢浩大,席卷中原大地也是摧枯拉朽,但由盛轉衰又是何等的迅速,又是何等的迅雷不及掩耳!

底層起義產生的破壞力是極大,但更難的是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更難的是解決自身的隊伍建設問題。

那些從底層崛起的將卒,是可以憑借武勇擔任武官乃至校將,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欲求也非常的樸素、直接,欲望膨脹起來,一旦到了難以遏制的地步,便會帶動整個雪球加速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