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

韓謙就在武岡縣城外,與縣令宋澤及韓成蒙等人見了一面,以三皇子嚴令禁擾地方為借口,謝絕宋澤的宴請,更沒有進入武岡城,而是直接帶著人趕往縣城西邊的田莊花溪寨。

花溪寨位於雪峰山東麓的一座山谷裏,由於這裏位於雪峰山驛道的東口,作為羅氏的私產,占地不過兩百畝地的花溪寨,依山壁而建,卻也建得堅固異常,石砌的寨墻足有一丈多寬。

羅嘉率叛軍南逃時,能帶走的物資差不多都帶走了,不能帶走的以及木樓屋舍都縱火燒毀,花溪寨也就剩下一座殘寨以及二三百間僅剩殘墻斷壁的破房子。

一道數丈寬闊的溪河,從殘寨前流淌而過,驛道沿著溪河的北岸,往山裏、山外延伸。

溪河兩岸以及後山的梯田,總計三千余畝,皆是羅氏的私產。

好在叛軍沒有時間摧毀田地裏的農作物,兩百戶賜奴先一步遷過來,正趕上田地裏的莊稼成熟,等到韓謙他們趕過來,已經有四千余石糧谷收進殘寨的糧倉之中。

這兩百戶賜奴,主要是攻陷武陵、漢壽兩城之後,收編進工輜營、醫護營的兩地降吏及親族家小,當然也包括周處、趙際成的親族家小在內。

說實話,這些降吏及親族家小多少不事農耕,驅使他們經營田莊,還遠不如那些原本就替馬氏等潭州宗族耕種的奴婢,同時他們的心思遊離,也相當的不安分,甚至可能都有南逃永州投附趙勝、羅嘉叛軍的心思。

不過,韓謙將他們作為封賞討要過來,主要是因為除了這些降吏之外,他們的子女乃是當世難得受過教育之人,真要是能將他們規訓好,其價值實要比同樣一千四五百名普通奴婢大得多。

目前花溪寨的管事,乃是韓老山的侄子韓東,是個三十歲多頭的剽健漢子,與一個月前到潭州城參見韓謙時相比,韓東要削瘦許多,可見僅帶著七八名人手,要管住兩百戶、一千四五百名心思不安分的降吏親族家小,壓力要比想象中大得多。

當然,為了防止這些人逃跑,韓成蒙特地從縣裏調撥了一隊鄉兵,就駐紮在花溪寨東面的谷口。

不管韓謙領不領情,韓東卻是要如實稟報的。

兩百賜奴遷入花溪寨,除了收割谷田,種植入冬的農作物、修繕屋舍外,韓東還照韓謙的吩咐,將近三百名青少年組織起來進行集中編訓,將女眷組織起來紡麻線、織造布匹衣物。

此時,花溪寨進行近一個月的混亂整頓,此時卻也算得上井井有條,並沒有出現逃奴。

換作別人看到這一幕,定然會大吃一驚。

即便是韓成蒙這類家學淵源,自幼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又多年參與打理家族事務,也很難在這麽短時間內,將人員如此復雜、人心如此躁動的一座寨子打理得井井有條,但在趙啟、奚發兒及杜家兄妹等隨行人員眼裏,則稀疏平常得很,甚至能挑出很多韓東做得還不夠好的地方。

站在五尺寬的寨墻之上,韓謙眺望寨前清澈見底的溪河。

深秋時節,水位變淺,溪河僅能靠漁舟蕩漾,難以供載貨的舟船通過,雪峰山驛道還是以為山道陸路為主。

“雖然你們都被貶為奴婢苦役,但你們終究是被脅裹進亂事之中,將來少不得有立功脫籍的機會。”

韓謙跟身後的周處、趙際成說道。

“這兩天你們去跟各家說,我韓謙也沒有奴役、盤剝他們的心思,他們要是能安心留在花溪寨,附近的田宅都照戶頭分給他們,僅需要照敘州所行的田稅上繳一部分錢糧便可。而到織造院做工的女眷,也照例能領到工錢,想來各家維持生計應該沒有什麽問題。而這次殿下許我父子收編三百名家兵部曲,諸家十六歲以上的少年,願意編入,皆照募兵發給錢糧,立下戰功之後,也一樣會推薦升官任吏,只是應募的年限跟尋常募兵有些不一樣……”

目前敘州州營所行的募兵制,主要以敘州子弟為主,以五年為期,到期之後轉為五年期的預備兵。

在五年預備期內,每年需要有四個月的時間到州縣參加輪訓、輪戍,輪戍期間兵餉照常發放;輪戍期外自謀職業、兵晌減半發放。

五年預備期後,則自謀職業,兵餉再減半發放,直至逝世。

韓謙這次要招募的家兵部曲,除了立下戰功得授勛官另任外,則是終身制的。

這次除了信昌侯李普早就重編家兵部曲,並進一步擴編到五百人(含李沖、柴建受賞部分),韓謙、沈漾等一批人都獲得資格擁有私兵。

而韓謙與其父韓道勛作為首功,擁有家兵部曲的數量,也從之前三十兵戶激增到三百兵戶。

封賞給他們的田宅,也主要是用來豢養家兵的。

這也意味著韓謙等人成為削藩之後,隨三皇子在潭州成為新崛起的強豪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