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 最後一場政變(21)

在美德和平實現後,美國陸軍也進行了裁軍和軍制調整,李奇微力壓眾多老將,以上將軍銜出任第一軍區(美國東北地區)司令官並躋身參聯會,東北地區是美國所謂新英格蘭地帶,即包括費城、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等主要城市在內的最為核心的地帶,囊括了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工業中心,地位十分重要,李奇微出任這個職務當然不同凡響。

當然,作為平衡,理論上不歸於任何一個軍區管的總統衛隊也主要分布在這片區域內,所以李奇微才有“老頭希望解決麥克唐納”這一說法,不通過李奇微,根本辦不到這件事。

而要解決麥克唐納,就必須解決總統衛隊,李奇微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把兩個骨幹手下召集起來商議比較好:泰勒的第8集團軍是第一軍區的核心部隊,而範弗裏特的第12裝甲軍則是第8集團軍的核心部隊。

本來按照美國的編制,裝甲師就足夠嚇人了,根本不存在編組裝甲軍的建制。

但和德國交手成績得出的結論,再加上布萊德利描繪的關於閃電戰2.0的問題,使得參聯會認為美國的裝甲師存在很大問題——這個問題與歐洲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啼笑皆非,美國裝甲部隊的問題不在於車輛太少或太弱,而是美國裝甲裝備足夠了,技術性能大概也僅次於德軍,美國裝甲師的問題是步兵實力不強,而且特別耗資源。

戰場上經常出現這樣的場面,同等兵力和技術裝備下,美國基本是打不過德國部隊的,別說德軍精銳,就是德國一般的國防軍也打不過——克拉克公式無情地揭露了這一點,而如果要囤積兵力,則物資補給會出現較大的問題。最後參聯會的參謀軍官們做了折中讓步:我裝甲師不是打不過你德國裝甲師麽?那我幹脆上裝甲軍!

這時候德國已取消了軍一級建制,師的規模有所放大,在滿員情況下普遍超過1.6萬人,而帶有特殊字號的師則將近2萬人,美國據此安排了6萬人規模的裝甲軍,一個裝甲軍通常由一個裝甲師外加2個步兵師和軍支援部隊組成——兵力是德國3倍以上,坦克火炮等技術兵器是對手4倍以上。而美國所謂的步兵師,其實機械化裝備很齊全,和德國裝甲擲彈兵師沒多少區別。

範弗裏特指揮的12裝甲軍就是這樣一支部隊,除了這個拳頭部隊外,李奇微手裏還掌握著第一空降軍——包涵82和101兩個空降師,從實力上說穩居各大軍區之首。

“你們覺得,這個任務應該怎麽完成?”

泰勒的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這恐怕不太好辦啊……雖然我們的兵力超過總統衛隊,可他們實力不弱,所有人都是打過仗的,富有經驗,更重要的是,他們裝備也不錯啊……”

總統衛隊既然是杜威的王牌,那自然是有什麽裝備都往上面堆,最新款的超級潘興坦克、最新組建的直升機部隊都在總衛隊中,所謂的空騎營就是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從德國買來的主戰裝備,比如虎2、豹2坦克,也全部堆積在總統衛隊,這是唯一一個可以自行召開敵我對抗比賽的軍種。

在泰勒的估計中,如果總統衛隊要進攻,或許第8集團軍還有把握擋住,但反過來本方進攻去吃掉對手,這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

“兩個空降師部署在華盛頓,這已失去了先機……目前代總統又不同意其他部隊集結,反而總統衛隊以安全為理由是可以集結的,而且德國已宣布派出聯合國軍,只要拖延一段時間,麥克唐納就能得到來自歐洲的支援,這在政治上、軍事上均對我們不利……”泰勒分析起來,“唯一辦法只有一個,使用兩棲登陸戰,實現對總統衛隊的總包圍並在德國艦隊抵達前全速吃掉對手——我預計最多只能爭取3周時間。”

李奇微順著泰勒的手指,很快就明白對方的想法:他想讓海軍出動,把12裝甲軍投放到總統衛隊的背後,然後正面以第8集團軍和空降軍的力量徐徐推進,同時從其他軍區調集可以增援的力量。

“這是不可能的……海軍那批墻頭草表示不會再打內戰了,現在他們幫著陸軍去打總統衛隊,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把這筆賬算在海軍頭上!”

“這個老混蛋!”

範弗裏特道:“硬拼不是辦法,傷亡太大,為什麽不直接把麥克唐納拿下呢?只要讓代總統配合一下,我覺得要拿下麥克唐納是比較簡單的,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處理這10萬部隊。”

李奇微陷入了沉思,很快又再次回想馬歇爾對他的交代,終於發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馬歇爾從始至終只說要拿掉麥克唐納,並沒有說總統衛隊如何如何,看來正如這兩個心腹所說的,這裏面有很大的文章。

“還有,那個討厭的聯合國軍能不能先勸退?”範弗裏特道,“說起來很好笑,我們既未和鄰國開戰,內部也沒有爆發戰爭,德國人憑什麽用維和的名義前來?這不是赤裸裸幹涉美國內政麽?這一點如果架空,我相信麥克唐納的問題要好處理得多!當然,如果我們現在去打總統衛隊,那就坐實了內戰……那人家就真有借口了……那借口叫什麽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