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昭和維新(19)

於是陸軍軍功授田就卡住了,天天吵,再加上裁軍、調兵的問題也處理不好,真是時時刻刻都要吵。

這當然是堀悌吉故意的,在這種時候釋放軍功授田,一批批公布海軍授田名單,就是要讓陸軍亂起來——中樞和軍鎮吵,地方和地方吵,後方參謀與一線統兵將領吵,只要陸軍上下不能形成合力,海軍就可以控制局勢,對改革就不會形成阻撓。

山本五十六在這方面和堀悌吉有理念差異,他認為現在戰爭還未勝利,不能自己先把自己搞亂,這是取禍之道,除山本外,海軍省還有少數官僚也這麽想——這批人還醉心於攻略澳新、進攻美國的迷夢。

堀悌吉壓根就不想攻略澳洲,更不想進攻美國,他現在一門心思就想著盡快和談,他知道陸軍馬鹿在占盡優勢情況下是絕對不肯和的,也等不到遲遲不來的教訓,只能出此下策,讓他們自己先亂起來,亂了就打破原本的平衡,沒辦法形成合力。

他這個目的很快就達到了,現在陸海一致的局面已恢復不了了,隨著裁軍和調兵的進行,陸軍內部的微弱平衡也被打破了,石原莞爾對此恨得牙癢癢,可惜沒有辦法——堀悌吉讓他支持改革他不肯表態,甚至還表示反對,那就不能怪海軍給你找點麻煩讓你騰不出手來對付其他事。

其實堀悌吉設計的思路是很清晰的:

第一,拉著德國一起對美和平,千萬不能日本單獨對美作戰;

第二,承認德國直接或間接控制澳大利亞換取日本控制新西蘭——只要地不要人;

第三,夏威夷群島由美國人贖回,排除日美和談的障礙,有這筆資金在手,國內的財政問題基本就能解決了;

第四,將太平洋上的島嶼和其他地盤回一點給歐洲的英、法、德三國,還清欠德國的軍火債;

第五,威懾一下俄國人,讓他們不要輕舉妄動,了不起就是占領一下勘察加半島,千萬別想和俄國打生打死,更別指望去占領西伯利亞;

第六,軍功授田,爭取20年內從國內移民1000-1500萬人到南洋和印度,一方面減輕國內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加強目前占領區的滲透;

第七,所有占領的殖民地扶持當地政府,建立特殊的朝貢體系,與中國關系盡可能正常化(包括給予中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撤退在華軍隊),組建以日本為核心的亞洲聯盟,在未來與歐洲聯盟、北美聯盟共同角逐國際事務;

第八,切實推動改革,把日本打造成為現代國家,英美自由民主那一套是學不來也不適合日本的,但德國的體制卻可以學一學。

這些條件真正理解的人不多,除了第一條基本公認之外,後面全是分歧,包括:裕仁和部分陸軍高層想要澳大利亞;想要繼續控制夏威夷遏制美國;不想讓歐洲勢力繼續滲透到太平洋,企圖獨霸太平洋和遠東,對德欠債能拖則拖,能賴則賴,北上是必要的,中國問題怎麽能這麽處理呢,那當初豈不是白打了?總而言之反對意見一大坨,好在全盤贊同的人雖然很少,全盤反對的人更少,反對派之間還相互拆台,堀悌吉才沒有成為眾矢之的。

堀悌吉原本希望裕仁能站出來支持他的策略兵同意改革,但沒想到裕仁非但不支持,反而對他的行為很看不慣,逼得堀悌吉只能自己向前走,甚至喊出了“誰反對改革我反對誰”的口號,真正的高層知音只有一個,那就是整日跟隨的松田千秋,就連下定決心要跟隨到底的伊藤整一在某些條款上也持有保留立場,至於多年的老朋友山本五十六反對意見則更多。

不管如何,作為海軍當家人物,堀悌吉首先把海軍團結並捏合在一起,成功消弭了海軍一貫以來的派系鬥爭,這點海軍上下都是公認的;至於戰功赫赫更是前無古人,而堀悌吉對海軍的厚愛也從當初歐洲厚恤、現在授田的行為上可見一斑,基於這個條件,他的威望和控制能力比天誅國賊時期更為強大。

看著陸軍馬鹿們跟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海軍上下一片慶幸,幸虧還有長官,要是沒有長官,海軍和帝國不知道會亂成什麽樣子。

科爾也很詫異目前日本政局的混亂,有些混亂是他這個多年的日本通也理解不了的,同樣是裁軍,德國國內也在進行,一切都很順利,沒聽說有什麽問題;同樣是軍功,元首設計的石油基金份額和分配法則很快就落地了,也沒看有什麽爭議,為什麽同樣的事情到了日本就變形走樣?他實在難以理解這種政治生態。

不過堀悌吉關於所羅門交易案,澳新一攬子交換案還是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對於所羅門群島的交割,他原則上表示認可,因為德國除了在印度支那南部立場比較堅決外,在其他領土上從來沒強逼日本交這個或交那個,全是純粹的生意,既然日本認為東所羅門群島他們還有戰略價值,那不交割也沒關系,至少日本前面幾次領土交易案都執行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