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昭和維新(7)

“我想在俄國人身上嘗試高堡奇人計劃。”

“嘗試?”

“我們沒有登陸一個強國港口城市的戰役經驗,我想先拿海參崴開刀.”堀悌吉微微一笑,“不然怎麽讓海軍配合呢?”

聽到堀悌吉首先進攻海參崴的提議,石原莞爾眼神閃爍,在這一瞬間仿佛明白了什麽,多田駿也愣了一下,隨即腦袋開始急速轉動:盡管沒有地圖,但這些都是軍旅多年的老將,自然知道這句話背後的分量。

“要打的話,什麽時候下手?”

“不著急,可以等等再看看時間,在北上之前,還必須把南洋那幾個點清掃下來:所羅門群島、新喀裏多尼亞都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進一步施加對美國的壓力,同時還能進一步協調與德國關系,欠債也能解決一部分,不管現在還是將來,這筆債務總歸是繞不過去的。”堀悌吉敲了敲桌子,“現在的關鍵是印度支那交易案,不能再拖了,德美都有火箭,法國明年應該也有了,陸軍不是想要火箭麽?”

石原莞爾嬉皮笑臉地說道:“拿了技術還要吃透才行,這又是一大筆錢,堀君好事做到底,幹脆撥付一筆吧……”

“要多少?”

“先撥付5億日元吧。”

“總軍再砍6個師團,不夠部分,海軍出。”

“最多只能砍3個,已經砍了7個了,這麽多軍官,怎麽安排?”

“安排還不簡單,去夏威夷,那裏缺人,油水也有。”

“4個,不能再多了。”多田駿也不啰嗦。

“5個!”堀悌吉霸氣地伸出一只手掌,“這是我的底線!”

“好,5個就5個!我另外再抽4個回本土。”

“這是陸軍的事,我不想幹涉了,不過人抽回來就行,重裝備留在當地吧。”

晚上這頓酒喝到深夜才算告一段落,不過成效還是很顯著的,陸海軍4巨頭達成了初步協定:

1、繼續進攻所羅門群島和新喀裏多尼亞,主要用南方軍的兵力;

2、交易印度支那;

3、陸軍裁軍5個師團,再從4大軍鎮抽回4個師團,節約的費用用於火箭技術後續仿制。

雖然只是酒桌上的談話,既沒有走決策程序也沒有放到內閣討論,但在日本的政治架構下,陸海軍一致基本上就敲定了這件事。

不同於這些大的戰略方向,第二天召開的海軍高層會議就要細致多了,面對一幹要員,堀悌吉系統闡述了他對海軍下一階段的設想和要求,至於昭和改革這件事卻只字未提。

“長官,海軍也要縮減經費?而且是兩成這麽多?”

堀悌吉點點頭:“帝國經濟情況很差,現在是咬牙堅持,如果再這樣持續下去,不出3年,整體經濟必然崩潰。”

“不過,我們擠不出經費啊……”伊藤整一叫苦道,“陸軍裁撤師團或者恢復比較容易,海軍可沒這麽簡單,船廠裏的船又不能隨意廢止……”

“先把陸戰隊後續擴軍停掉吧。”

現在海軍陸戰隊已擴充到8個旅團共6萬人,按照原計劃到年底要擴充到12個旅團,但即便減掉這4個旅團,相對於龐大的海軍軍費來說也是九牛一毛,要想真正砍費用,必須在造艦上下功夫,可一想到要砍造艦,所有人臉色都不好看。

“伊藤君,你說說那些船可以砍?”

伊藤整一出任海軍次官後又兼任船政本部長,砍船顯然是個得罪人的工作,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陣了:

“一批老舊艦艇應該淘汰,船只轉為商用,官兵轉移到其他新服役的軍艦上去,像香久丸、神川丸等12艘水機母艦的功能可以使用T2L型護衛航母替代,峰風級驅逐艦艦齡已超過20年,建議略加改造後就地轉為護航驅逐艦,同時壓縮丁級驅逐艦建造數量;吹雪級驅逐艦整體服役年限基本在15年左右,建議從主力艦隊中剔除,只用於日常巡邏、警戒、掃雷等二線任務,替代部分老舊巡防艦、巡邏艇、掃雷艇的作用,然後把後者全部處理掉。”

對老舊艦艇處理,眾人都認為極為妥當,不過這些林林總總的壓縮加起來,大約只能解決5-6%的經費,離壓縮20%還差的很遠。

“壓縮費用的主力在於新建艦艇,想法如下:

第一,部分建造計劃取消,比如補給艦、運輸艦、油輪等,我們從歐洲收獲了將近100萬噸船舶,又從夏威夷戰事中拿到了一筆,雖然性能參差不齊、型號也不統一,但至少可滿足目前使用需要,建議大幅壓縮建造計劃中的輔助艦艇;

第二,壓縮建設規模,以丸臨計劃中的雲龍改(軸心級)航空母艦建造計劃為例,本來預計本年8艘,下一年9艘,到昭和24年預計是12艘,我意保持現有規模,以每年8艘為標準;

第三,拉長建設周期,丸新計劃已過去一年,建議整體竣工周期再延伸一年,這樣4年費用攤到5年就可減少當年費用,更關鍵的是,倘若戰爭結束,則後續艦艇建造可以大幅壓縮以便節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