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和戰之間(22)

“石原君蹉跎這麽幾年,終於開始學會搞人事鬥爭了,算是可喜可賀……不過這主意應該不是他自己的。”堀悌吉笑了起來,“這大概是殿下的主意。”

山下奉文一愣,隨即會意地點頭,這分析算有點道理。

“中樞的任命且不去管他……山下君,未來印度的前途你考慮過麽?”

“我……”山下奉文一愣,不知道堀悌吉突然問這句話是什麽意思,便下意識地回答道,“自然是加強建設、提升國力,早日……”

堀悌吉擺了擺手:“這是沒錯的,我問的是,關於政治體系,你打算置印度於何地?本土的一部分?獨立國家?殖民地?”

“這……”現在輪到山下奉文遲疑起來了,關於這個問題他確實沒有深入思考過,從感情上說,費了這麽大力氣從英國人手中搶到這塊寶地,他做夢也想將其當成是日本的一部分,甚至閑暇間和草鹿任一談起時還有讓日本實現本土遷移,定都新德裏的願望,但從理智上分析,他知道這樣做是不妥的,印度畢竟不是無主之地,上面有將近4億印度人,還有鮑斯為首的印度國民政府——這個政府是得到軸心其余47國和部分中立國家共同承認的“獨立”國家,當初攻取印度的德意日三國軸心聯合聲明中也表示要解除印度殖民地狀態、恢復獨立,如果轉眼間將印度吞下去,世界輿論和其他軸心盟友會怎麽看?

他試探性地問道:“能仿效德國的辦法麽?”

所謂仿效德國的辦法就是參照德意志美洲共和國的套路,但堀悌吉搖頭道:“在錫蘭島這麽搞是可以的,印度這麽大、人口這麽多,怎麽行?”

“那麽,日屬印度?”

“日屬印度的話,只怕下一任印度總督就會面對連綿不斷的反抗了,永無安寧之日。”

草鹿任一和山下奉文連連點頭:日屬印度和英屬印度地位是一樣的,那當初印度人費這個力氣反抗英國人幹什麽。

“您的意見是?”

“特殊朝貢化。”

朝貢化這個名詞對山下奉文並不新鮮,就是東亞傳統國際體制中的中央帝國維持秩序的一套邏輯:大明、大清帝國時期,越南、暹羅、緬甸、朝鮮等都是中央帝國的屬國,任何統治者的更叠都需要中央帝國認可才有效,不過中央帝國除名義上統屬這些國家、接受朝貢外,實際並不幹涉屬國內政,這種既統屬又獨立的體系與西方的屬國與殖民地完全不同,至少維持了幾百年的安寧,只是後來因為中央帝國力量衰弱被打破後才發生動蕩。

“所謂特殊朝貢化,就是要在原來的政治邏輯上加強內部聯系,比如除了文字、職官、政體對接外,還要在經濟、金融、軍事、教育上實現一致化,以印度為例,今後貨幣就統一使用日元或稱亞元,度量衡和計算體系一致,本土的知識分子和上層階級要有日本留學的經歷,軍事裝備、編制都要和我們統一,日本人可在符合印度法律的前提下自由前來定居、遊歷、經商、務農等,印度政府要聘請日本擔任教授、教官、顧問,在軍事上要結盟,屬國有危難我們要發兵救援,屬國之間有矛盾我們要負責公正調解……”

“那怎麽統治呢?”

“各屬國均擁戴天皇為最高元首,以本土人士為首相或總理,內閣成員必須本土化,政府在大政方針與日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獨立參加各國際組織——比如德國人牽頭的聯合國,然後我們還要組建亞洲聯盟與歐盟、北美對抗,派出的總督府只實行顧問職責,不直接統治民眾,這樣可以避免直接把鬥爭矛頭指向我們。”堀悌吉強調道,“不僅印度如此,緬甸、越南、婆羅洲、原荷屬東印度、馬來亞、菲律賓都應該參照這套體系,這些國家加起來差不多有6億人口,日本人口只有1億,這些國家面積加起來相當於整個歐洲,而日本國土在歐洲也只能算中等國家,要想完全吞並是不現實,也超出了國力,如果加以殖民,你認為英、美、法、德諸列強會不來搗亂?”

一番話說下來,聽得山下奉文和草鹿任一都是一愣一愣的。

思考良久之後,山下奉文長嘆一聲:“當我等還著眼於戰爭乃至戰役成敗時,堀君已著眼戰後安排、全球競爭,不得不佩服耳。”

“現在應該明白我為什麽極力反對北上攻占西伯利亞和南下攻取澳大利亞了吧?”堀悌吉苦笑道,“消化現有戰利品已超越了日本的能力,如果再攻取地盤,一定會消化不良而崩潰,部分馬鹿只考慮攻城掠地,從來不考慮攻城掠地後怎麽守、怎麽統治、怎麽建設的問題,就像一個貪得無厭的財主拼命去搜刮房子,卻不知道自己所能居者一室爾,所能睡者一床爾,要這麽多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