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和戰之間(13)

奧本海默不知道他猜得挺準,霍夫曼得到的匯報是:如果一切順利,可在7月底收獲足夠同位素並進行組裝,然後8月份進行一次試驗,成功說明這條路是正確的;如果失敗,沒人能和霍夫曼打包票說啥時候能成功了,因為德國分離的同位素只能支持一次試驗,再搜集足夠的核原料需要等到11月——這已是施佩爾不惜一切代價將電力轉移過去的結果了。

基於這個認識,杜威下達了兩個命令:第一是重新撥款新建同位素分離工廠;第二是責令多諾萬盡快弄清楚德國核武器開發項目與實驗地點,然後尋找機會破壞之。

對百慕大問題,因為火箭和原子武器項目的存在,所有人都感覺到了如鯁在喉的危險,參聯會最終討論後形成一致意見:一旦4-5月份的和平接觸運動沒能收獲美國想要的結果,6月份必須發起反攻奪回百慕大。陸軍表示會抽調最精銳的82空降師執行任務;海軍表示屆時將有5艘埃塞克斯級可用,將組成強力作戰艦隊;空軍也表示會抽調足夠的機組配合——夏威夷機組收回來後,作戰力量相對會寬裕一點。

雖然眾人都認為百慕大這一仗不好打,也希望能盡快實現對德和平,從杜勒斯前期接洽的情況來看:和平協定要達成比較困難,即便德美兩家都有和平願望,目前條件依然相距甚遠。

“對德國的條件,你們怎麽看?”

參聯會裏分成兩派,特納和克拉克是少數派,認為應不惜一切代價迅速媾和,當然不可能完全按德國條件來,可以適當進行一些調整;以麥克阿瑟、尼米茨等人為首是多數派,認為杜勒斯的條件可以再上調一些,但完全接受德國條件是不可能的——就算總統和參聯會願意認命,在國會山也不可能通過。

現在杜威開始頭疼起來,早知道這樣就不應該當初任由參聯會胡來,發布“加勒比海大捷”消息——一邊說大捷,一邊又要迅速媾和,人格分裂莫過於此,這讓議員們怎麽審查?讓民眾怎麽看?

“報告……這是我們最新收到的電文。”會議開到深夜,多諾萬忽然神色緊張地遞上一份電報,“我們的情報人員花費了巨大代價,犧牲了4名情報員才把這份計劃發回來。”

“裏面是什麽?”

“是定於在5月8日舉行歐洲聯合演習以及‘高堡奇人’計劃的一些梗概……”

“高堡奇人?”麥克阿瑟皺著眉頭道,“這是什麽意思?德國人怎麽取了一個如此怪異的名詞?”

“不知道,不過內容是非常震撼的……”

看過這份電報後,眾人終於明白多諾萬所謂的“震撼”是什麽意思:5月8日,歐洲聯盟將舉行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然後要正式召開歐洲聯盟預備會議並公布《聯盟草案》供各國政府審批,一旦有一半以上發起國通過,將迅速完成歐洲聯盟的逐漸。

這次軍演不是普通的武力展示,同時也是歐洲快速反應部隊的成軍預演,指揮過南非戰役、實踐過閃電戰2.0的古德裏安元帥將擔任這支部隊的司令官。當然,更讓眾人坐立不安的是後面的“高堡奇人”計劃:德國準備一旦德美和平談判失敗,將準備調用300-400萬軍隊發起對北美大陸的登陸戰役,並最後實現迫使美利堅無條件投降和分區占領計目標,在計劃中,預備出動的海陸空三軍兵力描繪得非常細致,一看就是德國最高統帥部或總參謀部擬定的,有關的進攻路線、登陸地點、後勤供應以及支援體系也進行了闡述。

至於占領計劃,眾人也沒有失望,“如願”窺得了面貌:英國獲取北美最初13州,法國拿回路易斯安娜,意大利獲取佛羅裏達地區、德國獲取中部、日本占領加利福利亞,西班牙、葡萄牙、甚至俄國都會在美利堅屍體上分一杯羹,傀儡般的美國將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保留國”範圍內,用於充當日德之間的緩沖國。

“計劃發起時間大致在1946年1月,前提是日本占領夏威夷,德國占領加勒比海,然後將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進行進攻……其中計劃還強調要用新戰術、新武器開路,打一場快速分割突襲戰!總指揮:曼施坦因元帥!”

一說起新戰術、新武器,眾人馬上就想到核彈開路、火箭洗地的場面,大家私下交頭接耳:真要是出現這個場面,是準備無條件投降呢還是盡可能抵抗到底?

杜威臉色鐵青,不過表面上還保持著鎮定:“這說不定是德國人的恐嚇計劃,讓我們的外交和情報系統迅速與歐洲各有關國家接觸,打聽其真實性和可能性,不要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高堡奇人”計劃從軍事角度來說當然是千真萬確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欺騙計劃,是德國發給各國作戰計劃中的一部分。不過,美國人得到的這份並未如霍夫曼最初所預料的那樣是從西班牙、葡萄牙這種墻頭草國家走漏,也不是從英、法兩個傳統盟國這裏走漏,恰恰相反,這份計劃是從鐵杆軸心盟國意大利這裏走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