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末日審判(14)

與後世巡航導彈喜歡貼地飛行不同,為增大射程、節約燃料,V3+空射版采用高空姿態飛行,雖然這容易讓其軌跡被雷達站發現並追蹤,但德國專家確信美國人沒有多少將其擊落的手段,因為德國自己要對付高空飛行的V3+火箭也非常不容易。

對付高空姿態巡航火箭最有效的方式是失態——用噴氣戰鬥機高速接近目標後與火箭伴飛,保持姿態平穩,最終依靠飛行員的高超技術把翼尖墊在火箭身下並將其挑翻,一旦失去正確的飛行姿態,V3+火箭很容易墜毀。

但這個技術可不容易練,以前拿V1火箭進行試飛時,由於速度不快,有一部分螺旋槳飛機都能跟上,進行挑翻是比較容易的,但等到速度提升到750公裏/小時後,這已超過了幾乎所有螺旋槳飛機的極限速度,只能換用噴氣機才能實現這種戰術,而相對笨重的Me-262執行這個任務還是比較吃力的,只有極少數超級王牌才能順利完成,只有換用更輕盈、機動性更好的烏鴉來,這個動作才相對容易完成。

即便這樣也只有不多的人能夠完成,最後德國總結的防禦巡航導彈套路是兩種:第一,預先知道V3要打過來,在其航線必經之路上部署足夠的高射炮,特別是128mm電動雙聯高射炮要多設置,用密集的彈丸風暴將其摧毀——射擊時,該型號高射炮使用的三軸陀螺儀和電動機會使炮火精確協調,火炮遵循特定的發射過程用十六枚炮彈彈片在兩分鐘內組成邊長約240米的“彈幕”,用概率射擊摧毀目標;第二,用防空火箭打,瀑布、萊茵女兒等防空導彈都有直接跟蹤並摧毀目標的能力,用於對付速度750公裏/小時的V3非常得心應手,不過缺陷是只能對付點狀目標,如果密集突防,比如100枚這樣的編隊也只能幹瞪眼抓瞎。

這兩個套路美國都不具備,第二個套路是直接沒有——美國連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都在探索和追趕中,根本沒有精力去開發防空導彈;至於第一種套路,美國暫時也不具備,相比德國來說,美軍陸軍高射炮部隊作戰能力是比較差的,不但反坦克能力基本沒有,連對空射擊也完成得差強人意,除了人員素質外,與裝備也有很大關系。當德國88mm高射炮已在法國戰役中上秒飛機下打坦克大發神威時,美國有關主力高炮還是3英寸的76.2mm,更大口徑的90mm高射炮還在招標說明書中,等美國拿出與88炮差不多的90mm炮並依樣畫葫蘆準備將其搬上坦克時,德國128mm電動雙聯高炮已在防空塔上有效運用了,論實力秒殺美國的120mm高射炮。

對美國的這些情況,德國都非常清楚,因此統帥部制定的策略也很有針對性——所有V3火箭都保持9500-10000米左右的高姿態飛行,這個高度上,美國的76.2mm、90mm高射炮打不著,唯一能打得著、重達29噸的120mm高射炮數量非常少,在突破東海岸防禦帶進入中部地區後,幾乎等於沒有。

於是這96枚火箭大搖大擺地向前飛行,一點也無視不斷在他們身下爆炸的高射炮炮彈——反正你打不到我。

“一枚火箭也沒打下來?廢物!廢物!”雖然杜威剛才還說祝願小夥子們炮打得準一點,但等聽說這些火箭已飛到夏洛特一線,依然毫無成效時,不由得急了——現在傻子都看得出來這些火箭的最終目的地是什麽。

他瞪著眼睛對斯帕茨說道:“現在有100枚火箭在我們頭頂飛!目標顯而易見是橡樹嶺,我不管你們用什麽辦法,總而言之一定要把他們打下來!”

斯帕茨苦笑著搖搖頭:剛才一批又一批噴氣機起飛試圖攔截,結果無一奏效,要麽是地面引導與空中飛行的火箭正好錯開,要麽是噴氣機飛行員對頭截擊時拼命射擊根本毫不奏效——誰也不知道V3+火箭彈頭是采用特種鎢合金制造的,防彈片能力很強,德國自己都為對付這些玩意頭疼,更別說沒有多少夜戰能力的美軍。

“長官……”電話鈴聲響了,“我們剛剛打下了一枚火箭。”

“怎麽打下的?”

“托尼……托尼中尉他……”夏洛特基地的空軍指揮官有些語無倫次。

“你說呀。”斯帕茨急得不行,“成功經驗要快速推廣才行,現在是什麽時候?火燒眉毛的時候!”

“托尼把自己的飛機撞在了火箭上,最後同歸於盡。”對方帶著哭腔道,“那玩意太難攔截了,還有兩人也用了撞擊法,結果火箭沒撞上,兩架飛機自己卻撞上了,雙雙墜毀!”

“唉……”眾人還以為是什麽好辦法,沒想到是這個。

斯帕茨感覺自己的心都在滴血: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噴氣機飛行員,一仗還沒打,為這幾個火箭就折損了好幾個。現在有100枚火箭,按照3人拼一枚的標準,拼光之後他的噴氣機部隊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