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在大不列顛(1)

霍夫曼10月份就籌劃著去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一方面希望加快推動歐盟與聯合國落地,另一方面努力推動英德和解。孰料剛說出設想,就遭到了國社黨內外一致反對,普遍認為元首訪英操之過急,最起碼的安全氛圍都還沒有形成,怎麽可以去英國這種危險的地方?即便能帶警衛旗隊去,也擋不住預謀者襲擊。

希姆萊勸道:“元首,雖然我們在歐洲取得了勝利,雖然我們正壓制著美國人,但並不是說世界就和平了,誰知道美國有沒有隱藏在英國的間諜和行動隊?他們當初能劫持3個英國軍隊首席軍事長官,可見美國對大不列顛滲透是很深的;誰知道英國人裏有沒有潛伏的丘吉爾分子?只要有一小部分別有用心的人串聯起來,您就將面臨致命的威脅。您現在去英國和當時去巴黎截然不同——那會巴黎完全在我軍控制下,可我們現在顯然控制不了倫敦!”

鮑曼先拍了一通馬屁:“……元首是黨的靈魂,是德意志至高無上的領袖,是帶領我們取得最終勝利的唯一大腦,是開創千年帝國的不朽象征,是將全德意志民族團結在一起的澎湃心臟……”

然後話鋒一轉,說道:“有了元首,德意志人民才有了光明、榮耀與勝利。在這樣的特殊時刻,您絕不能親歷險地——這是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是對國家和未來負責的態度。同樣也是對同志們高度負責的態度!”

沒有一個人同意霍夫曼訪問英國,就連一心想去倫敦出風頭的裏賓特洛甫也搖頭表示不認可,為表達赤膽忠心,也為讓霍夫曼不至於下不來台,他表示願意自己先出訪倫敦一趟,為元首訪英之行鋪平道路——有什麽問題先溝通好再談。

由於面臨全體高層抵制,霍夫曼只能退讓,最終高層會議達成一致意見:由裏賓特洛甫先行訪問英國,元首之行暫時推後,視情況而定。

從11月份開始,在裏賓特洛甫訪英後,英德關系便加速向緩和方向發展:

英國根據停戰協議該交付的武器裝備,包括最重要的半成品戰列艦蠻勇號(德國準備改造成防空戰列艦)均按規定予以交付;預定要裁撤、復員的本土軍隊同樣在有條不紊清退中;從11月9日開始,按規定登陸英國的15萬德軍陸續出發,並最終在月底前完成全部入駐工作。

英方德軍入駐這一條件上曾予以了杯葛,但最終敲定後,依然表現出了誠意,予以了極大配合:不但把清退出來的本方兵營讓給德軍,還盡可能把德軍駐地周圍的英國部隊都清理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摩擦。駐英集群指揮官的人選最終落在年僅51歲的赫爾曼·巴爾克頭上,他在東線戰爭中素以彪悍而聞名,前不久剛剛晉升大將軍銜,算是國防軍中青雲直上的人物之一,深得霍夫曼賞識。

駐英部隊一共15萬人,包括6個陸軍師、2個海軍陸戰旅、3個航空聯隊和部分後勤部隊,最硬的拳頭當然屬大德意志裝甲師,全套1944型部隊,同時駐紮在冰島上的10萬德軍(含海軍、後勤、空軍),駐紮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的2萬多德軍也歸巴爾克統一指揮——統稱北大西洋集群。

北大西洋集群指揮部辦公地點很有意思,設在英國與愛爾蘭間的馬恩島上——這算是皇室領地。巴爾克認為這裏既可以監控英國,又不會給英國民眾以鎮壓感,還能得到愛爾蘭方向援助,萬一英國出現不可估量的動蕩,設在馬恩島上指揮中樞不會第一時間被攻破——英國人要奪取馬恩島就必須登陸作戰,現在皇家海軍主力俱喪,哪有什麽資格打登陸戰役?

對他這種考慮,最高統帥部予以高度認可,英國方面也松了口氣——他們最怕德國人在倫敦外圍設一個占領司令部,那真是赤裸裸的打臉,現在看來德國人還算給面子。

其余德軍各師也沒駐紮在倫敦,而是分散部署在愛丁堡、格拉斯哥、利物浦、諾丁漢和樸茨茅夫,最後的樸茨茅夫是距離倫敦最近的兵力。

本來巴爾克最初選擇的地點包括考文垂,後來聽說考文垂遭遇過大轟炸,為避免勾起英國人的慘痛回憶,臨時將考文垂換成諾丁漢,同樣道理也適用於多佛爾附近的城市,那裏前不久還遭遇過列車炮和火箭轟擊,他可不想去觸黴頭,最終挑選了樸茨茅夫。

總而言之,德軍分布的位置大體扼住了蘇格蘭與英格蘭間的聯系,同時又為歐洲大陸向大不列顛迅速投放力量準備了便利(樸茨茅夫港),從德軍入駐到布防完成,英國上下雖有過一陣陣騷動,但鑒於德軍軍紀良好,特別是這些精銳部隊展現出來的精氣神和殺氣顯然不同於一般英國部隊,自然也沒人敢惹。

英國方面這麽配合,德國當然也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