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章 天翻地覆的12月(20)

確定空軍防禦性裝備優先發展的邏輯順序後,紅軍對戰鬥機也進行了明確指令:兩條腿走路,一條是繼續在活塞機領域下功夫,利用美國提供的R-1800和英國梅林發動機進行仿造;另外一條是準備啟動噴氣機建造,利用俄版哈維蘭德發動機爭取實現首架噴氣戰鬥機試飛——時間定在1947年。在現有裝備中,拉7、拉9是主力戰鬥機,雅克-9則因為大航程在護航作戰中有大作用,因此都建議保留下來,至於其他型號就毫不猶豫地砍掉了。

在援蘇時,美國方面只小氣地提供了P-39/P-38/P-63等國內自己也不要的垃圾貨色,但現在既然軸心態勢逼人,東俄作為一個還有點實力同時又與日、德都有矛盾大國,同時從蘇聯目前實施“新經濟政策”來看也有政策轉變的跡象,再加上斯大林老爹在其他方面對美國的支持和表達“抱團取暖”的願望。於是美國便放棄了一直以來的意識形態對立,大方地把美國的P-51P-47,F4U和英國噴火都往蘇聯塞,有實物給實物,有圖紙給圖紙。

說好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將來如果要仿制都是要給錢的——自主吸收消化不算,價格什麽的等戰後再算(其實就是可以賴賬的暗示),蘇聯對此當然無比感謝。現在對內宣傳口徑都悄然發生變了,資本主義不再是布爾什維克不共戴天的敵人,而是要警惕身邊的國社主義走狗——弗拉索夫和西俄。甚至表示可以將來在遠東劃出自由貿易區、特別經濟區,供美國人來投資辦廠、開發土地、森林、石油、漁業和其他礦產資源。

至於米格公司,由於生產的主力戰鬥機米格-3、米格-5部隊反響都很一般,實戰表現也很一般,所以決定全部停產,但因為米高揚的緣故——米格公司首席設計師米高揚的哥哥是政治局委員阿納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因此伏羅希洛夫不可能一點面子也不賣,便希望米格設計局轉型,正好米高揚本人對噴氣機很感興趣,於是米格公司便指令成為新一代米格噴氣機的承辦機構。

在攻擊機中,能對地攻擊的伊爾-2依然是重心,但其他重型轟炸機的順序便往後排,比如仿制B-29的圖-4轟炸機本來很受斯大林重視,但因為現在東俄的實際情況,他也被迫放棄,只指示仿制、試驗,但不準備投入大規模生產,甚至這種壓縮也影響到圖-2、SB-2等中型轟炸機生產,他們的裝備數量都被壓縮到了非常低的層面,倒是運輸機因為現在貿易興盛,有大量裝備必要。

新軍事結構調整中三個軍種當中最慘的是海軍——削弱到幾乎不能看為止。

斯大林一貫有巨艦大炮情結,也有建設航空母艦的迫切願望,當初擬定了一大批建設計劃,還有蘇聯級戰列艦這樣宏偉的目標,現在全都成為泡影。連斯大林本人都承認在現有形勢下繼續發展大海軍超過了蘇維埃的力量限制。

在政治局會議上,海軍所有1000噸以上規模的軍艦建設都被砍掉,除了理論研究可以繼續進行外,其余建設重心轉移到空、潛、快——特別是潛艇和快艇,政治局認為有大力發展的必要。

理由當然很中肯——與日本聯合艦隊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打艦隊決戰現在連美國都辦不到,更不必說東俄了,倒是發展潛艇、快艇(魚雷艇)可給予日軍必要的殺傷且不會引起對手的警惕,而從德國作戰實踐看,潛艇、快艇(S艇)在作戰中是發揮了極大作用和價值的,當然要予以重視。

另一個制約海軍發展的是材料因素,海軍造艦涉及的鋼材、鍋爐、發動機全都是其他工業戰線急需的物資,投入其他領域比投入海軍在短期內收效更好。

這樣一來,蘇維埃海軍變從“藍水海軍”夢退回成“黃水海軍”甚至有可能變成駐防海軍,面對神情黯然的副總參謀長庫茨涅佐夫(分管海軍),斯大林拍拍他的肩膀:“振作起來,蘇維埃當初從無到有建設了艦隊,今後我們同樣可以再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相信我,這一天不會很遙遠,我如果做不到,其他同志一定會辦到!蘇維埃不可能永遠沒有強大的海軍!”

為保持大型船只建造能力,最後批準了以美國自由輪為參照,建造一條1.6萬噸位貨輪的計劃,用於滿足對遠東的貿易請求,同時還打算造一批1500噸級漁船,準備去遠洋漁場捕魚,為民眾提供急需的肉類和蛋白質補給。

軍事計劃確定後,便是國民經濟計劃確定。

現在東俄面臨的情況與國內戰爭時期還不太一樣,戰爭威脅雖然很大,但滿足3000萬人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更為迫切,新任政治局委員、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庫茨涅先斯基提出了一攬子綜合方案——不再提重工業優先發展考慮,而著眼於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