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美利堅的前途(9)

“長官,德軍通報已勝利結束巴西戰役,全殲美國巴頓集群,現暫時進入休整,準備下一次進攻。”

冢原二四三接過戰報快速瀏覽起來,上面寫著殲滅15萬之眾、消滅4000多架飛機的數字引起了他濃厚的興趣,眉頭一揚,問道:“戰果可靠麽?”

“可靠!我方觀察員核實過了,德軍成績可能有疏漏,但並無蓄意誇大之處。”

“現在巴西還有多少美軍?”

“整個南美可能還有20萬美軍,2500架以上的飛機,其中巴西境內有15萬以上兵力,2000架左右飛機,坦克數量不詳,目前美國還在持續往南美增派兵力。”

草鹿龍之介奇怪道:“德國潛艇不是很厲害麽?為什麽還沒切斷美軍的運輸線?”

“一方面是因為德軍將潛艇調往南大西洋端,主要截斷南非方向的航運體系;另一方面是美國人現在進行了調整,讓德軍潛艇破交難度大大增加。”匯報的參謀詳細進行了解釋。

以往美軍物資輸送路線是從東海岸各港口直接裝船運送到南美,航線長,可下手地方多,只是因為德軍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大西洋英加航線上,故美軍損失不大,參聯會也不太放在心上。

歐洲戰役結束後,U艇全力向大西洋西岸撲來,全力絞殺美軍運輸船隊,損失持續攀升,參聯會吃不住勁了。立即想方設法強化反潛力度,同時又建議陸軍兵力從空中走——沉船丟物資不過損失點錢,損失人卻是大事。

但即便人員損失幾乎不存在,物資損失也讓人頭疼——這不是浪費錢的問題,萬一仗打到關鍵時刻物資、裝備卻供應不上,該如何是好?

於是解決問題的出路還在於反潛上,特納絞盡腦汁、突發奇想給運輸部隊設計了一套新辦法:

整體需輸送的物資先用火車運到佛羅裏達半島最南端的邁阿密,然後在那裏組建運輸船隊。船隊通常在拂曉時分從邁阿密啟程,一路由大型飛機和小型護衛艇(現在巡洋艦數量不夠)提供反潛服務,在傍晚時抵達古巴。

反潛飛機可在白天視線良好的情況下發現水下40米內的潛艇輪廓,護衛艇雖只能發現20米左右深的潛艇,但監控範圍比飛機大,在潛艇不冒出頭時甚至比雷達還好使。

德軍XXI型潛艇雖能憑借聽音器發動水下攻擊,但在尋找目標時還是要浮出水面拓展視野。白天冒頭等於是個活靶子,靜音性能再強也不頂用,只能選夜間下手。但夜間破交也變得麻煩起來,美軍船隊起初在夜間是貼著古巴近海海岸線走,甚至幹脆在古巴帕德雷港過夜,等天亮後再上路,再由飛機繼續提供護航……

這樣一路走下來,美軍船隊第一天在古巴過夜,第二天在海地過夜,第三天在波多黎各過夜,第四天在多米尼克過夜,第五天在特立尼達過夜……依靠加勒比海港口和島嶼眾多的優勢,只在白天行動,夜晚就去港口躲避——每個港口都布上防雷網。看上去樣子狼狽且速度慢,但效果很好,損失急劇減少。

就算是這麽走,走到累西腓也就是花上11天左右,時間拖長近一倍,但損失率下降到不足5%。同時,這套不開夜船的體系還適合了美軍現在新手操船居多的局面,有助於減少夜間行動的差錯和失誤率,頗受下面好評,一下子就把局面扭轉過來。

這套戰術也逼得鄧尼茨把遠程潛艇主力從加勒比海海域抽出,專心致志部署在南大西洋,一面隔斷南非航線——那兒可沒島嶼供美國輪船每天夜裏躲避;一面琢磨潛艇埋伏陣,準備下一次用於攻擊美軍主力艦隊。至於加勒比海的破交重任,他準備讓水面艦艇部隊去執行,可惜後者實在太忙而顧不過來。

“這套反潛體系有點意思,我們也可以學,發電報給軍令部,告訴美軍的新戰術,讓他們在南洋和印度方向嘗試。”冢原沉吟後道,“這麽看來,德軍下一步行動目標是南非了,知道具體的進攻時間麽?”

“暫時不確定,可能還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德軍正往莫桑比克和馬達加斯加囤積物資,每天都是川流不息的商船隊。”草鹿龍之介問道,“我們是否繼續執行原計劃?”

“執行,也算給德軍幫個忙,幫助他們分散一下美軍注意力。”冢原笑道,“用我名義發表吧!看看對美國有沒有震懾力!”

9月27日清晨,還沒從德國元首演講沖擊波中緩過神來的美國媒體忽又接到日軍發來的明碼電報通稿——《告美利堅合眾國民眾書》。

“……美國政府一再不顧本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福祉,一再對日本政府的和平願望置若罔聞,一再對日本領土、船只、飛機和軍隊加以攻擊,為還擊上述無禮舉動,大日本帝國聯合艦隊代理司令長官、海軍大將冢原二四三率聯合艦隊全部主力前來進攻,近期主要攻擊目標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沿海地帶、相關島嶼及其他軍事設施,因我軍無法準確區別軍用與非軍用目標,為避免傷及無辜,本司令官決定予以提前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