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美利堅的前途(7)

“元首,您真打算和美國人談和?”

“是啊,為什麽不呢?”

“可明明局勢對我們有利。”戈培爾疑惑地問道,“現在議和豈不是太可惜了?”

“我知道有利,所以才要在這種局面下談和,德國國力使用已到極限,需要慢慢往回縮,而美國國力還沒充分釋放出來,或者說,他們還不懂得怎麽釋放。”

戈培爾迷惑不解:美國的戰爭損失不是遠遠大過德國麽?就算其工業實力強大,為什麽元首說還沒充分釋放出來?

“不能孤立和割裂開來看問題。”霍夫曼解釋道,“美國工業產能現在已差不多進入高峰期,但他們生產的裝備、物資以前需遠隔重洋送到英國和蘇聯,現在只要送到近在咫尺的加勒比海和南美洲,而我們原本只需在歐洲大陸輸送物資和軍隊,今後需萬裏迢迢送到美洲來。您覺得,彼此力量對比是增大還是縮小了?”

戈培爾馬上明白了:決定戰爭成敗的不僅是工業實力,更要緊的是投放能力。以前美國只能一點點往歐洲大陸投放,德國可用全力,現在雙方地位顛倒過來,德國只能一點點投放,美國卻可用全力。

“比如巴西戰役,如果發生在歐洲。隆美爾集團軍打累了我馬上可換其他集團軍過去,可現在我們在歐洲大陸雖然囤積了數百萬軍隊,卻只能看著美洲海岸線幹著急——這和美國當初明明在國內囤積數百萬軍隊卻沒法投放到歐洲大陸上是一樣的。又比如物資,東線戰役結束後有大量物資和裝備多余,可這些東西都不長翅膀,都需要用船一批批送到美洲、送到南非,即便我軍航運能力有了飛速提高,依然不是美國的對手。退一步說,就算和美國航運能力一樣,我們的船隊來回一趟2萬公裏,美國船隊來回一趟5000公裏,誰的效率更好、更高?”

這些制約不僅霍夫曼很清楚,最高統帥部也深感頭痛。

本來圍殲巴頓集團後最順理成章的舉動就是向累西腓美軍進攻,但隆美爾發來報告,通報最新敵情變化:美軍通過空運又運來至少2-3個師(主要是101空降師和11空降師),通過海運送來一批物資和裝備,中途雖然被潛艇擊沉了一些,但成功抵達的數目不小。

根據飛機偵查和照片判斷,預計累西腓美軍目前兵力超過15萬(實際16.5萬),航空兵力在1500-2000架間(剔除戰略空運部隊實際1900多架,三分之一為熟練機組),巴西人表示累西腓被美國經營多年,基地設施完善、防禦體系完整、物資囤積充足,這就讓隆美爾覺得有些不好對付。

目前他手裏的部隊,無論空軍還是陸軍都少於對手,且剛剛經歷大戰,戰線從維多利亞一直延伸到阿拉卡盧,部隊秩序混亂、上下指揮體系脫節,後勤補給一半靠臨時兵站、一半靠搶美軍的物資儲備才勉強維持下來,模樣比當初在北非還狼狽。

總算美國人沒英國人狡猾,退得不夠快,總以為還能打打看,結果被紹肯揍個半死。最後又靠一口氣猛攻巴頓所部,美國人又連出昏招,居然用運輸機撤退。如果不這麽搞,只退守谷地和隆美爾打防禦戰就讓人頭疼,最終肯定能解決,但時間絕不會是那麽快。

現在不整頓直接就去挑戰累西腓,只怕要碰個頭破血流,隆美爾有過北非的經驗教訓,可不敢這樣玩,所以薩爾瓦多戰役結束後順理成章地提出了休整請求。

恰好海軍也需要把在戰事中受傷的克蘭克艦隊拉回去,10月份還要護送第二批增援部隊過來,借著陸軍休整間隙,2艘裝甲航母、2艘護航航母已護送著傷痕累累的克蘭克艦隊於昨天啟程回國。

最高統帥部鑒於運力有限,第二批增援將以物資和裝備輸送為主,人員只能補充1個裝甲擲彈兵師、1個步兵師和2個空軍聯隊(其中一個是運輸機聯隊)。對此,隆美爾也表示接受,有10-12萬得到充分補充的部隊指揮就不錯了!元首還有南非戰場要關照呢。

“征服美國短期來看不可能,即便引入更多歐洲、日本力量也不可能。”霍夫曼朝戈培爾笑笑,“反正仗一下子打不完,為什麽不給美國政府一次和平機會?只要華盛頓當局願意承認中美洲各國獨立,放棄對該地區控制權;願意將加勒比海、中美洲部分領土歸還英國、法國、荷蘭,願意和我們分享加勒比海領域,德國完全可以和美國友好相處嘛……”

戈培爾先一愣,隨即意味深長地笑了起來。

所謂中美洲是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國家,主要包括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6個獨立國家和一片英國殖民地——英屬洪都拉斯(後世稱伯利茲)。

這些中美洲小國表面獨立,其實全部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外交都掌握在美國手裏,有不少美國駐軍,霍夫曼要求他們獨立自主,就是要將美國在這一片勢力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