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軸心的進攻(26)

批準阿諾德辭職當然不可能,阿諾德不敢接這個活,難道繼任的陸航總司令就敢這麽做?

要應付目前困境,純粹理論對策依然有:抽調更多機組,派遣更多戰鬥機執行護航任務——不是短途護航而是全程護航。

但這樣一來,涉及人員、有可能的損失、耗費物資將成倍增長。

阿諾德說得再明顯不過了:目前還剩余2500多個有經驗的機組,要想把巴頓所部大部分兵力救出來至少要再搭進去500個以上,只能正中德軍下懷——聽說德軍只在外圍圍困,不急於攻擊包圍圈內美軍時,就有聰明的參謀推測出德軍意圖大量消耗本方機組。

一面在太平洋上用飛機換油輪,一面又在南美用飛機換撤退,就算美帝再家大業大,也撐不起這麽迅速的消耗。

這一個多月,熟練機組只補充了不到200個,損耗卻超過了2000個。

有經驗的機組都打成這樣,沒經驗的機組去更是送死——沒看德國人清一色的Ta-152、Do-412麽?再不濟也是Fw-190A8,那全是空優戰鬥機。德軍如果真不想讓巴頓撤,只要多炸幾次臨時機場就夠,很多燃料沒地方安置就在露天堆著,要炸保管是一片一片的,可加蘭德寧可派攻擊機去炸累西腓也不炸巴頓。

把機場炸壞了還怎麽釣魚?

這邊阿諾德發愁派不出機組執行這種必死無疑的任務,那邊加蘭德也發愁該怎麽申報戰功。

這兩天空軍和海航吃得盆滿缽滿,戰績妥妥全是王牌+騎士十字勛章標準。加蘭德開始還怕有人謊報戰功,特意挑了幾個照相槍去看,怎麽看都名副其實。

如果按原來標準,這次出擊的三個聯隊中絕大多數戰鬥機飛行員都可以申報騎士十字勛章,故而他有些心虛地對隆美爾說:“要不我把標準卡得嚴一點,如果一口氣提這麽多騎士勛章申報者(還有加橡葉、升級別),我怕最高統帥部和元首會崩潰。”

“怕什麽?該怎麽申報就怎麽申報!”隆美爾倒很豁達,“又不是虛報,美國人送上門來給我們殺,現成功勞能不要?你卡得過嚴,就不怕手下小夥子打你黑槍?”

“那不至於!”

“報吧,我作證!到時候陸軍少報幾個好了。”

“這怎麽好意思?”

“陸軍後面還有大戰役,空軍再要找這麽好的機會不多了。”隆美爾笑道,“我倒想看看,美國人還能承受多少飛機墜毀!”

關於是否繼續派遣運輸機救援立即成了參聯會當天深夜的討論焦點。

大家都沒太好的辦法,德軍合圍態勢已形成,空軍力量遠比原先預料得強大,這就使美軍從空中撤退變成一種奢望。陸軍派和路航派都不好開口,最後是海軍系李海出面說話。

“我聽說德軍在東線有幾個非常著名的包圍圈戰役,一個叫霍爾姆包圍戰,一個叫傑米揚斯克包圍戰,最近一次叫中亞盆地戰役。守軍依靠自己的勇氣、信心和執著最終堅守下來。最長一次甚至堅持了好幾個月,等天氣回暖德軍大部隊重新返回時才最終解圍。”他頓了頓,“能不能請巴頓將軍仿效德軍帶領士兵們在谷地堅守,陸航派運輸機空投部分補給和彈藥維持作戰,看看能不能支撐到李奇微將軍發動反攻。”

這話幾乎等於天方夜譚,連杜魯門都不敢相信。

剛返回華盛頓的克拉克搖頭:“地形不同、局面不同,雙方堅韌程度不同,我認為很難堅持。”

他對第5集團軍這些官兵是知根知底、有心理預期的,他們在局面占優情況下能發揮出有力而迅猛的一面,在局面不利的情況下基本不要指望他們能有超常發揮;在現在這種絕望境地中,只要停止空運的決定一下,整個士氣就會完全崩潰。

“那你說怎麽辦?”

“把喬治和其他部分軍官搶救出來,至於其他人,只能……”克拉克遲疑了一下,哽咽道,“光榮投降,至少還能保住他們的性命。”

在這點上,艾森豪威爾有類似觀點,但眼睜睜看著一個集群5萬余眾落到德軍手裏,他覺得根本說不出來。

特納心裏在鄙視陸軍:冰島當初不也有數萬官兵,參聯會放棄他們時可沒這麽瞻前顧後,現在居然扭捏起來了?在他看來,巴頓集群明顯已山窮水盡,繼續救援只是消耗更多力量。最重要的是及時止損,寶貴的陸航機組還要留著保衛夏威夷呢!

杜魯門長嘆一聲,他知道拿不出辦法來了,在他這種位置上也不敢像日本或德國發出“戰至最後一人一槍、決不投降”、“全體玉碎、報效天皇!”的號召,先不說下面人肯定不會聽他,就算是聽他又有何益,徒增殺戮而已。

杜魯門想了想,最後說道:“陸航最後再安排30架最好的運輸機並派遣足夠的戰鬥機,幫助喬治和部分重要軍官撤退!其他決定由喬治自行定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