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軸心的進攻(24)

9月13日,固守待撤的命令下發到了巴頓手裏,憤怒的他將電報撕扯得粉碎,大聲地咒罵參聯會裏每一個人。

幾個師長面面相覷,不知道他為何如此失態——敵人已在前方攔截,硬沖肯定沖不過去,華盛頓安排撤退不是最顯而易見、最明智的決定麽?為什麽巴頓如此憤怒,難道他現在還想著反敗為勝?不說頭頂一路尾追攻擊的德國飛機,就是後面的追兵也讓大家心神俱疲,部隊已減員到只有6.5萬左右,要不是累西腓的友軍和陸航支援死命吊著這口氣,眾人心態早就垮了。

防禦薩爾瓦多,沒防住;

反攻薩爾瓦多,沒成功;

從薩爾瓦多撤退,一路狼狽,一路損兵折將。不過200多公裏的路,足足走了8天,總兵力從11萬掉到不足7萬。距離累西腓還有多少呢?400多公裏,按照這個速度和損耗,德軍甚至不用在中途攔截,光追兵就把自己全耗死了。

高級軍官們不知道該怎麽形容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與無助,所以他們不理解巴頓的脾氣。

只有休伊特知道巴頓大發雷霆的原因所在——當初在非洲也是這麽一出,結果巴頓在最後的防禦圈拋棄了他從非洲之角一路收攏來的部隊,狼狽不堪地登上飛機撤退,那是巴頓痛徹心扉、最引以為恥辱的一仗,比非洲之角那趟長途行軍都感覺恥辱得多。現在又要就地構築防禦圈從空中撤退,還要分批次、分人群分別撤退,一下子就擊中了巴頓痛苦不堪的回憶,讓他終於抑制不住爆發了。

雖然休伊特是海軍,不方便插手陸軍指揮,但這種千鈞一發的時候他必須站出來打圓場:“喬治,我理解你的感受,這種相似的場面我和你都經歷過一次了。那種痛苦和焦慮同樣伴隨我,但這次不一樣,所有部隊都是美國將士,能撤走一個是一個,如果你不撤退,小羅斯福將軍就白死了——他拼了命為集團軍撤退爭取了時間。”

不知道是休伊特的勸說起了作用還是巴頓想起已陣亡的小羅斯福,他流著眼淚、痛苦不堪地下達了就近尋找合適地帶固守、準備撤退的命令。

在參謀們的緊急商議下,他采納了建議,讓6萬余眾向西芒迪亞斯集結。這裏更像是一個盆地,四面都有丘陵,不利於重裝備通行,中間有相對平坦的谷地,從地形上說比較利於防守。只要守住中間與西面兩個豁口就可隔斷從阿拉卡盧過來的德軍或身後緊追不舍的隆美爾集群進攻。

德軍要繼續追擊只能進攻正面或側面的豁口,前者將面臨美軍緊急構築的工事,後者只能選擇迂回——這意味著必須多走120多公裏路。

阿諾德的陸航提供了緊急援助,指揮飛機快速空投了200多噸帶孔鋼板——將他們鋪在平地上就可迅速構建跑道,這也是美軍經常能快速修復機場的奧秘所在。事關逃命通道,所有官兵都撲上去幫忙,一夜後就以最快速度構建了臨時野戰機場。

美軍有關動作很快就被隆美爾掌握了,看了地圖後,他露出了詭異的笑容:“好!這地方好!”

高斯不明白他究竟想說什麽,但聽完隨後的部署他就全明白了。

“告訴加蘭德將軍,將他手裏的戰鬥機全抽調到薩爾瓦多來,然後發電報告訴馬沙爾元帥,請航母編隊靠近阿拉卡盧附近海域,準備投入戰鬥!”

這架勢一看就知道隆美爾的興趣不在殲滅這支美軍地面部隊,他打起了圍點打援的主意——援從空中而來。為防止事態不可控制,隆美爾一面讓追擊集群堵口,一面讓從阿拉卡盧一線登陸的第二裝甲擲彈兵師從右翼迂回,然後讓紹肯所部從左翼迂回,準備將這個谷地團團包圍。

巴頓,無論你走或者不走,隆美爾都在外圍看著你……

“現在讓我們見識一場精彩絕倫的航空戰吧!”

西芒迪亞斯距薩爾瓦多只有200多公裏,距離阿拉卡盧一線的海航集群也只有不到300公裏,而累西腓美軍距離該地有400多公裏。從出動頻率和航程來看,德軍顯然更占上風,而德軍只需要調集戰鬥機進攻,美軍要用戰鬥機掩護運輸機,雙方的難度顯然是不一樣的。

加蘭德很贊同隆美爾的安排,特意激勵飛行員:“大顯身手的機會到了,小夥子們,閃閃發光的騎士十字勛章等著你們呐!”當然,要打仗就不可能沒有犧牲,他特意交代在谷地外堵口的全是德國軍隊,如被擊中,盡可能飛出谷地再跳傘,如果實在控制不住,至少往山上跳傘也不要往谷地跳!

9月14日清晨,美軍運輸機先運來一批燃油和補給,甚至還帶來了兩部雷達,然後帶走了第一波撤退人員:所有被擊落的陸航跳傘機組,還帶走了部分海軍官兵,撤退總人數近2000,休伊特本人拒絕第一波撤退,堅持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