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戰略防禦(2)

南大西洋海戰的結果隨後兩天都通過各自媒體公布了出來,雙方都宣稱自己是這次戰役的勝利者,到底誰的宣傳更有水分完全可以見仁見智的,取決於看問題從什麽角度,但不管站在哪個角度,都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雙方在南大西洋都沒有特別有力的作戰軍艦了:

美軍雖然還有完好無損的6艘護航航母和新澤西號,但他們的使命是將巴頓的兵力護送回去,接下去一個月重點對北美展開物資運輸;

德軍雖保住了讓·巴爾號和3艘戰列艦,但都傷痕累累,不堪大戰。

但如果著眼於中短期的未來,則德軍毫無疑問占據全面上風。克蘭克用一個分艦隊拼掉了尼米茨的主力艦隊,德軍還有4艘航母組成的主力艦隊,而美軍的艦隊航母空空如也。

目前美國最接近完工的是好人理查德號和倫道夫號(均為埃塞克斯級),原定9月初完工,在特納、李海甚至杜魯門輪番打電話催促下,甚至暗示在某些非重要部位略微放寬驗收標準的前提下,廠家也不敢吹牛,只表示最多提前一星期。

然後就是10月下旬預定完工的香格裏拉號、尚普蘭湖號、安提坦號三艘航母(均屬埃塞克斯級),船廠表示可較預定時間提前10天完工——再快也不行。

但即便8月下旬交付的這2艘航母也得海試、磨合,能形成戰鬥裏至少要到10月份,而後續3艘航母都要趕上聖誕節了,住院的金上將聽到消息後除了一聲嘆息,什麽話也沒有。

而讓海軍方面更頭疼的是,這次作戰損失了大量艦載機飛行員,海軍後備力量近乎枯竭,不得已的情況下,特納向太平洋艦隊提出求援,表示尼米茨目前尚存的全部軍艦都留給太平洋艦隊,但希望英格拉姆先向大西洋方面提供至少150組飛行員,否則連好人理查德號和倫道夫號上的航空兵也湊不齊。

太平洋艦隊雖在這半年裏訓練了一批飛行員,但英格拉姆對此看得十分緊,再加上尼米茨推斷的堀悌吉的反擊很有可能,雙方經討價還價,最後看在富蘭克林號的份上給了120組。

再加國內從護航航母上抽調的50多組,距離最低限度240組還有70組的缺口。被逼得沒辦法的李海只能請求杜魯門出面向丘吉爾要人,征募部分逃到加拿大的前皇家海軍艦載機飛行員,丘胖子也拿不出太多人,薩默維爾痛恨美國人打死龐德元帥,最後勉勉強強湊齊了20多組加拿大、英國艦載機飛行員。

這樣下來後,特納拿到了200組飛行員,但即便這樣還差40組。

最後被逼得實在沒辦法的他心一橫,從後備訓練教官中抽調了10組,又將護航航母上水平最好的Lv.4飛行員抽走了30組,讓他們利用接下去這2個月時間將水平強行提升上去。

可這也只滿足了最低限度的要求(正常編制需要300組),一想起12月份還有3艘航母至少360組的缺口,特納急得跳樓的心都有了。

目前美國海軍雖然源源不斷地培訓新手飛行員,但補充的高等級飛行員跟不上消耗的速度,更要命的是,由於艦載機飛行員動輒70%的傷亡率,現在報名充當艦載機飛行員的志願者隊伍開始縮水了,很多家庭甚至不同意小夥子報名當飛行員。

他在心底埋怨尼米茨不應該和德國人拼航母戰,當初不是說好用運輸艦隊吸引德軍火力然後拼掉一批德國飛行員和德國軍艦的麽?怎麽到最後運輸艦隊毫發無損,主力艦隊卻搭進去了?難道尼米茨不知道陸軍有幾百萬軍隊,海軍艦隊只有他這一支麽?

當然,最後這句話特納現在不敢說,這不符合“政治正確”原則。

德軍情況比美軍要好的多,雖然沉沒了2艘航母,2艘巡洋艦,但1艘航母是郵輪改建的,本來就不怎麽堅固,一艘伊勢是本身有傷強行使用而沉沒的,2艘巡洋艦也算是小意思——比起美軍4艘克利夫蘭級、8艘奧克蘭級那是做夢都要笑醒。至於萊茵級,國內剛剛補充了4艘,問題也不算太大,只有幾艘重創、中創的主力艦麻煩一點。

但從大戰以來,這幾艘主力艦哪次不是傷痕累累但最後還頑強得活了下來?

經緊急搶修後,受傷最重的讓·巴爾號雖不具備航母作戰能力,但至少航速恢復到了20節以上,幾艘戰列艦被雷擊的部位也進行了緊急加固。得知馬沙爾將軍即將派遣主力艦隊前來增援的消息,克蘭克緊鎖的眉頭也不禁松開了。

空軍雖然在當天為保護艦隊賠進去了幾十架飛機(人員大都完好),但隨後海航飛機全部在裏約降落後,空軍的實力反而又有所膨脹,而且合作也無芥蒂——海航本就是從空軍轉職過去,現在無非再次回歸,看見昔日的戰友還更加親熱。

美軍陸航試圖出動重型轟炸機繼續對德國艦隊下手,但得到增援的德國空軍構築了嚴密的防禦網,挫敗了美軍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