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尼米茨的反擊(21)

12:06分,德軍機群在雷達引導下前出攔截,轉場而來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們更痛下殺手。

第一波攻擊群實力表面上美德對比是260:182,但仔細分析卻大有區別。

由於德軍更早使用Ju-198這種融俯沖攻擊與魚雷的通用攻擊機,因此戰鬥機比例較美國要高,通常戰鬥機、偵察機、攻擊機比重分別是40%、10%和50%,這次又有2艘萊茵級伴飛,戰鬥機搭載比重超過了45%,182架德國攻擊群中戰鬥機85架,攻擊機97架。這也是為什麽德軍攻擊尼米茨航母群時戰鬥機能反復糾纏美軍防空戰鬥機的緣故,因為雙方數量接近,可有效為攻擊機扯開空档。

美軍艦載機構成中戰鬥機比重一般在33%左右,由於美軍不設專用偵察機(其偵察機回收後可執行攻擊任務),故其攻擊機比重高達67%,尼米茨本來帶了6艘護航航母伴隨作戰,將上面的F6F納入計算後,戰鬥機比重上升到42%左右,可惜通過潛艇陣時一口氣損失了4艘護航航母和上面的全部飛機,因此攻擊機群中戰鬥機數量是92架,比重只略高於35%,而攻擊機多達168架。

故表面看美軍投入進攻的飛機比德國多43%,但真正攻擊機數量比德國多73%,另外不容忽視的是新裝備美軍的BTD攻擊機在這168架中有144架,這批飛機可攜帶2條魚雷或4顆1000磅重的炸彈(滿載時2顆通過水平轟炸投擲,另2顆可俯沖轟炸),從攜帶彈藥量上評估,美軍多一倍還不止。

為保全更多有經驗的飛行員,尼米茨戰前被迫做出調整:將更有經驗的戰鬥機飛行員集中在主力航母上投入直掩作戰,經驗水平差一些的飛行員安置在護航航母上投入進攻掩護。昨天夜裏因潛艇襲擊損失的飛行員相對而言並不是最精銳的一批,這也是為什麽德軍進攻機群在進攻時交換比不高的根本原因——美軍(包括較多英軍飛行員)水平不錯,更換F4U後性能差距也不存在,2:3的交換比恰如其分。

但這種無奈的指導思想在進攻中就暴露出問題,美軍掩護戰鬥機飛行員顯然不如防空戰鬥機飛行員精銳。以Do-412為主的截擊作戰取得了理想的戰果,但看著黑壓壓三個波次梯隊一擁而上、前赴後繼的美國飛機,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

位於艦隊防禦中心的黎塞留號上的電動128mm高射炮連同其他各艦高射炮拼命進行攔截射擊並發揮了巨大優勢,熾烈的彈幕迫使美軍攻擊編隊分散開來,這就為下一階段的艦隊區域防空創造了機會,那些心急想直接進攻中央幾艘航母的美軍攻擊機飛行員都遭到密集陣無情的殺傷,最初11架飛機只有3架投彈成功並命中德艦。即便這樣,美軍飛行員依然如飛蛾撲火一般地往中間沖。

剝洋蔥戰術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全攻擊群飛行員的生命,但對最初戰果取得不利,美軍目前孤注一擲、攻強守弱的局面也不允許用這種從容不迫的打法慢慢來,所以尼米茨給飛行員們交代的任務非常明確——優先進攻敵軍航母。

那些帶兩條魚雷撲下來的BTD攻擊機還是第一次露面,所有人都感覺頗為驚奇,經航空參謀解釋,克蘭克和欣茨等人卻感覺頭皮發麻——攜帶兩條魚雷的機動性更差,但美軍飛行員還義無反顧地撲下來,兩人深知美國人這是打算拼命了,今天局面絕不能善了。

12:09,國王號率先吃到2顆1000磅航空炸彈,主甲板被摧毀,但動力損失不大,尚能以23節航速進行規避,看著這艘燃起沖天硝煙和熊熊烈火的敵軍航母,美國飛行員瘋了一般地往前湊,第二、第三梯隊的飛行員們死命往這湧,怎麽攔也攔不住。

隨後4分鐘,20余架美軍飛機圍著國王號投彈,該艦再次被命中3顆炸彈,畢竟只是大型郵輪改建的綜合航母,如何擋得住被集火攻擊?在吃到第5顆炸彈後,該艦動力艙破壞嚴重、主體結構損失慘重而開始下沉。

為擊沉這艘航母,美軍的SBD和BTD被周圍的刺猬級一口氣揍下17架。

12:11,沉沒的命運輪到了萊茵級11號艦,該艦先中了2顆1000磅炸彈,然後又中了一條魚雷,不到2分鐘就開始緩緩下沉。

幾乎在該艦沉沒的同時,替讓·巴爾號航母掩護、同樣是法國建造的德·格拉斯號輕巡洋艦身中兩條魚雷,迅速下沉;看著擦著讓·巴爾號艦尾掠過的美國魚雷,欣茨後背冷汗直冒。

BTD投彈的成功率和命中水平雖不高,但架不住人家可以帶2條魚雷,欣茨可從沒想能帶兩條魚雷的攻擊機長成什麽模樣。就在他剛剛撫額慶幸時,參謀們忽然驚呼起來:“伊勢號中雷了!”

一條魚雷穿透了德軍外圍船只的掩護,不偏不倚地擊中了伊勢號左舷艦舯部。該艦上次就中過一條魚雷,由於戰況激烈,只在阿根廷、意大利進行了緊急搶修,沒來得及徹底修復,沒想到今天又中了魚雷。不過伊勢號戰列艦出身的底子挽救了他,在進水3000多噸後成功堵漏成功,只是艦體有7度側傾。